首页> 中文学位 >二嵌段分子整流器的电荷输运性质及调控机理的理论研究
【6h】

二嵌段分子整流器的电荷输运性质及调控机理的理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引言

1.2.研究背景

1.3.分子整流器

1.3.1.D-σ-A分子整流器

1.3.2.D-π-A分子整流器

1.3.3.π-σ型分子整流器

1.4.研究意义和目的

1.5.主要研究方法和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理论方法

2.1.准一维有机聚合物的紧束缚模型

2.2.Landauer-Büttiker公式

2.3. 格林函数方法

2.3.1.单体格林函数简介

2.3.2.推迟和超前格林函数

2.3.3.格林函数的矩阵形式

2.3.4.非平衡态格林函数方法

2.4. 第一性原理

2.4.1.波恩-奥本海默近似(the Born-Oppenheimer Approximation)

2.4.2.Hartree-Fock方法

2.4.3.密度泛函理论(DFT)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二嵌段共轭低聚物分子整流器的电荷输运性质

3.1. 金电极/二嵌段共轭分子/金电极异质结中整流现象

3.2.模型与方法

3.3. 金电极/二苯基二嘧啶/金电极整流机理的分析

3.4. 电子输运性质的调控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烷基二茂铁异质结分子整流器的电荷输运性质

4.1. 金电极/烷基二茂铁/金电极分子结的整流现象

4.2. 模型与方法

4.3. 烷基二茂铁分子结的整流机制

4.4.联苯分子栅极调控二极管

4.5. 本章小节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分子构象对输运性质的影响

5.1. π共轭分子结中的整流现象

5.2. 模型与方法

5.3. 2Ph2Py分子中的电子—晶格相互作用

5.4. 透射谱与态密度

5.5. 分子投影能谱和本征态

5.6. 本章小节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博士期间完成的论文目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课题及所获奖励与资助

致谢

附录:发表论文文稿

展开▼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量子效应在半导体集成电路中越来越不容忽视,逐渐成为其中电荷输运的主导效应。微电子学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设计制造集成度更高、性能更优异的电路时,将会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这将使得整个信息技术产业面临硬件层面的停滞。要延续当前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Moore定律),探索新的技术路线势在必行,而科学界所公认的最具可行性的路线之一就是发展分子电子学——用分子官能团来构建功能器件,组成电路,最终实现“自下而上”自组装地“生长”集成电路。
   近30年间,随着STM、MCBJ、AFM、SAM、C60、CNT、Graphene等实验技术和材料的相继问世,分子电子学已经由早期的理论预言发展成为一个规模庞大、成果丰富、涉及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以及生命科学等领域的交叉学科。在众多实验和理论研究热点中,分子整流效应与分子整流器一直以来受到极大地关注,成为最热门的问题之一。
   本文首先回顾了IT技术与分子电子学的发展历程,简述了三种分子整流器模型机理与特点,然后简要阐述了本文理论研究所用的理论模型与方法,包括:SSH哈密顿量、格林函数方法、SSH+NEGF方法、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针对文献中实验观测到的分子整流器,采用上述方法分三部分进行了讨论:
   一、针对Yu研究组在Au(111)/2Ph2Py/Au(STM Tip)分子整流器的研究,采用SSH+NEGF方法,建立沿电荷输运方向的准一维分子结模型。成功的模拟再现了实验中的分子整流器,讨论分子结的整流机理。然后通过调整参数,模拟对分子结中的电子—晶格相互作用的调制,来实现对分子的电偶极矩的改变,最终可以实现对分子结中的电荷输运性质的调制。发现当分子结的电子—晶格相互作用增强时,分子的电偶极矩近乎线性的下降,进而发现分子结的正向开启偏压随电偶极矩增大而近线性的下降。
   二、针对Whitesides研究组基于SAM技术和导电AFM技术的Ag/HSC11 Fc/GaIn分子结实验,采用基于DFT+NEGF方法进行了模拟。为了证明分子结的整流效应是HSC11Fc分子内禀属性,我们建立了一系列具有对称电极的Au(111)/HSCnFc/Au(111)(n=11,9,7)分子结,并在其中发现明显的整流现象,得到HSC11Fc的整流比RR11~100,而HSC9Fc的整流比RR9<10,这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我们发现此分子结满足π-σ模型。通过对Whitesides的模型进行修正,成功地解释了在n=11的分子结的整流比明显大于n=9和7的原因。同时指出只有当分子结足够长时,才能有很大的整流比。虽然此类分子结有出色的整流效果,但是,分子结中包含较长的饱和烷链,因而电导率过低,使得开启后的电流仍然太小。所以,我们设计并模拟了由四联苯构成的分子结,通过施加不对称门电压来实现的可控整流方向的分子晶体管。
   三、通过DFT+NEGF的方法,改变分子结中的发子构象,更为形象具体地展现了分子结中电子—晶格相互作用对π共轭分子整流器中的电荷输运的影响。电子—晶格相互作用会使得分子中各官能团之间发生相对扭转畸变,从而对电子输运性质产生影响,实现分子结的整流性能。
   最后,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