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腹腔镜联合胃镜切除胃间质瘤23例临床分析
【6h】

腹腔镜联合胃镜切除胃间质瘤23例临床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2.主要手术器械及设备

3.手术方法

4.病理检查

结果

1.治疗

2.病理结果

3.随访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 胃肠道间质瘤(GISTs)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GIMT),其发病率高于0.4%。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GIST的认识越来越全面,有关GIST的治疗观念和方法也有了较大转变。与传统开腹手术切除相比较,微创手术治疗胃间质瘤成为一种新的治疗选择。我们将介绍腹腔镜联合术中胃镜完整切除胃间质瘤的一项新技术。
   目的: 本文旨在评价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应用价值。并通过讨论其诊疗发展,分析该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并探讨其未来发展前景。
   方法: 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2年12月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肝胆外科收住的23例胃间质瘤患者(男性18例,女性5例,40岁-64岁)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诊断均倾向于胃GIST,完善术前准备后,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据肿瘤位置情况选择不同手术方案(其中10例行胃镜辅助腹腔镜胃腔外胃部分切除术或肿瘤切除术、10例行胃镜辅助腹腔镜胃腔内胃间质瘤切除术、3例行腹腔镜辅助胃镜胃间质瘤切除术)。所有标本均送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并记录所有患者手术相关信息、术后恢复情况及随访情况。
   结果: 23例患者均顺利行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治疗,利用胃镜术中定位肿瘤,在腹腔镜或胃镜直视下成功完整切除肿瘤(术中据肿瘤位置、大小分别行不同手术治疗),手术时间平均约135.8min,术中估计出血量10-50ml,术后开始进流质饮食时间平均3.1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7.2d,术后无胃瘘、胃动力障碍、胃出血等术后并发症。患者术后均生活质量良好;均未出现特殊临床表现,未见复发转移。术后病理结果示:21例胃间质瘤(低度危险18例、中度危险2例,高度危险1例),另外胃神经鞘瘤1例,胃平滑肌瘤1例。胃间质瘤体积大小:最小0.8*0.8*0.7cm,最大4.0*4.5*3cm。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所有中、低危胃间质瘤均为CD117(+),CD34(+),SMA(-),S-100(-);高危胃间质瘤除了CD117、CD34阳性表达,还同时表达SMA;胃神经鞘瘤为S-100(+),CD34(+),SMA(-),CD117(-);胃平滑肌瘤为CD117(-),CD34(-)SMA(+),S-100(-)。
   结论: 应用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切除直径小于5cm胃间质瘤,术中合理控制切除范围,可以发挥腹腔镜、胃镜各自优势,使手术创伤达到最低,取得良好疗效。并且具有快速精准定位、术后恢复快、进食早等优点,此种新型治疗方法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将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