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近十年我国电影产业政策研究
【6h】

近十年我国电影产业政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电影体制改革回顾

第一节 电影管理机构改革

第二节 从文艺政策到产业政策

第三节 80年代电影业改革回顾

第四节 1993-2002年的电影体制改革

第二章 制片、发行放映政策分析

第一节 政策走向分析

第二节 重要政策文件分析

第三节 制片行业政策分析

第四节 发行放映行业政策

第五节 数字电影、电影院政策

第三章 进出口、合拍与国产片扶持政策

第一节 进口电影政策

第二节 出口促进政策

第三节 中外合拍电影政策

第四节 国产影片扶持政策

第四章 其他电影政策

第一节 农村与少儿电影政策

第二节 内容审查、版权保护与行业规范

第三节 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从改革开放开始,中国电影业就一直在进行或大或小、或急或缓的改革。从八十年代在计划体制框架内的修补式改良,到九十年代的全面改革、机制转换,再到新世纪的规范、有序、开放,历经三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电影业迎来了大繁荣、大发展的新时期。新世纪,在确立了产业化发展的目标之后,中国电影业从2003年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国内电影市场实现了电影票房、观影人次、影院与银幕数等全方位的复苏。2012年,城市影院票房总额达到170.73亿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
   在前二十多年改革的基础上,中国电影业确立了电影产业化的基本方向和目标,并据此展开了新一轮的体制和机制改革。从国家、主管部门到地方政府,围绕电影产业化这一总体目标,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比如院线制、影视集团公司制改革、降低准入门槛、农村电影“2131”工程和“电影走出去”工程等。正是在这一系列、全方位的政策措施的指引和扶持下,中国电影业强势复苏,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与我国电影业的改革相伴随的,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以及电影数字化浪潮兴起。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电影业改革实现了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管理体制从原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下的管理服务型体制;二是指导方针从“为工农兵服务”转变为“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三是行业定位从电影事业转变为电影产业。
   本文首先对我国电影业管理机构改革和党的文艺政策演变做了简单梳理,并简要回顾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电影业改革,然后结合市场发展与政策成效全面分析了2003年以来出台的各个方面的电影产业政策,最后总结了我国电影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政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