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东运河流域方言语法研究
【6h】

山东运河流域方言语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运河流域人文地理概况

一、京杭运河山东段的形成

二、运河流域地区的历史与沿革

三、京杭运河山东段的人文背景

第二节 方言语音特点

一、运河流域方言点的划定

二、运河流域主要方言点的音系介绍

三、研究现状与意义

四、主要调查合作人情况

第二章 构词法

第一节 名词词缀

一、名词前缀

二、名词后缀

第二节 动词词缀

一、悠

二、哒

第三节 形容词词缀

一、巴

二、乎

第三章 虚词

第一节 程度副词

一、精

二、挺

三、稀

第二节 与“从”相关的介词

一、从

二、该,逮

三、打,起

四、漫,般

第三节 助词“呵”

一、“呵”的来源

二、“呵”的句法位置

三、“呵”的语法功能

第四章 句式

第一节 比较句

一、差比句

二、平比句

三、与山东其他方言的异同

第二节 处置句

一、无标记处置句

二、有标记处置句

第三节 被动句

一、“叫”字句

二、“让”字句

三、“给”字句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以山东境内运河流域方言语法现象为研究对象,在大量实地调查材料的基础上,借鉴目前普通话和其他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成果,对运河流域方言中重要的语法现象进行细致描写和分析。重点考察了运河流域方言语法与普通话或山东其它地区方言语法的不同,以突出运河流域方言语法现象的独特性。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运河流域人文地理、方言归属和方言概貌,并说明运河流域方言语法研究的现状和意义。
   第二章“构词法”。这一章重点描写运河流域方言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词缀,并总结、归纳出它们的结构、功能和意义特点。“二”是运河流域方言中普遍使用的名词前缀,本文在分类比较了各类“二”缀词的意义的基础上,整理出“二”的虚化过程,并进一步对“二”缀词的分布和使用状况做了归纳、总结。“圪”是运河流域方言中常见的名词前缀,本文在详细描写运河流域前缀“圪”的基础上,对比晋语中“圪”的运用现状,得出了“圪”缀词在运河流域方言中得以保留的两点原因。动词后缀“悠”产生的时间较晚,但在运河流域发展程度很高,动词后缀“哒”也是运河流域构词能力很强的词缀,它们附加于动词性词根语素之后,具有增减动作时量、动量的作用。在形容词词缀一节,主要描写了运河流域的后缀“巴”“乎”,通过细致的语义分析,总结出了二者的功能和意义。
   第三章“虚词”。这一章主要介绍运河流域方言中几种有特色的虚词,包括程度副词、“从”类介词和助词“呵”。本文分析描写了它们的用法特点,探讨现阶段的方言中这三类词的发展程度。运河流域的程度副词数量多且使用繁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精”是一个常见的方言副词,多分布在运河东岸,用来修饰表示量小的单音节形容词,还可以用来修饰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使得所描述的情景历历如绘。“挺”是山东方言中常见的程度副词,运河流域“挺”的用法较明清时期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发展,运河北部地区“挺”的使用范围扩大,而在中南部地区,“挺”的用法出现了萎缩,渐渐被相关的近义词取代。“从”类介词是运河流域一类意义相近的表示时间、地点、方位的介词,“从”的用法最为特殊,兼有动词和介词双重用法。运河流域既有“逮、该”等与普通话的“在”的部分用法相近的介词,也有“起、打”等地方特色突出的介词。“呵”是运河流域独有的助词,源于元代的蒙语,在现代的发展中,抽象用法出现了萎缩,本文在详细分类的基础上对这一现象做出了描写。
   第四章“句式”。在这一章中重点描写运河流域方言中的比较句,处置句和被动句,并对各类句式的结构特点、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进行分析。运河流域比较句的比较标记特点突出,虚化程度也各不相同,通过对肯定与否定的考察,得出某些标记曾经使用,只是在现代方言中消失或者有条件的存在于固定的句子中。运河流域的处置句和被动句中的标记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像“连、叫”等标记由于受虚化程度的限制,出现了使用时的歧义,文章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细致描述,并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第五章“结语”。这一章归纳总结了山东运河流域方言语法的特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