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组工作方法在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训练中的应用——以S大学为例
【6h】

小组工作方法在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训练中的应用——以S大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概念界定

1.2.2 人际交往能力训练研究综述

1.2.3 小组工作的研究综述

1.3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思路

2.2.2 研究工具

2.2.3 数据处理工具

第3章 研究过程

3.1 实施前测

3.2 小组活动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3.2.1 总体目标

3.2.2 方案设计

3.3 实施后测

3.4 应用效果评估

3.4.1 SCL-90及ITS量表结果

3.4.2 小组成员主观评估表结果

3.4.3 观察记录结果

3.4.4 访谈记录结果

第4章 结论与分析讨论

4.1 研究结论

4.2 分析讨论

4.2.1 小组活动设计

4.2.2 小组工作领导技巧

第5章 总结与反思

5.1 本研究对高校教育工作的启示

5.2 不足与展望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人际交往是人们在生活中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幸福感的提升。大学生们正处于渴望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进入大学后,面临着新的环境和新的群体,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和力量感,为他们的身心和谐创造条件,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完善自我、发展个性、提高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现如今,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训练成为诸多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就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来看,在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分析方面,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范围、功能、意义及影响因素、基本理论等问题的研究较多,也较深入。在改善和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的研究,多见于团体辅导和团体咨询,虽成效显著,但学者们提出的观点或结论大都集中在理论层面,实证型研究较少。对于新经济时代、网络时代、信息时代条件下大学生人际交往方面呈现出的新特点研究较少,尤其对于当代90后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交往心理、交往态度、交往技能等方面的问题研究也相对较少。同时,对于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训练中运用小组工作方法的实证研究目前还没有。
   本研究从实证研究出发,以人际交往理论、人际特质理论、人际激励理论、小组动力学理论、需要理论及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法及访谈法,将理论与实务相结合,针对90后大学生设计并实施小组活动方案。笔者亲自参与并带领小组活动,并尝试运用小组工作方法来提升S大学90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笔者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人际信任度量表(ITS)及小组成员主观评估表进行前后测,并对组员进行过程记录和访谈记录,然后将以上资料对整个小组工作进行效果评估,得出以下结论:
   1.小组工作方法对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训练有积极影响。
   2.小组工作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人际交往能力。
   3.本次小组活动方案在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训练中是可行的,有效的。
   本研究致力于验证小组工作方法对于提升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是有显著效果的。在此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笔者又对此次小组活动过程中促使小组成功的关键因素作出总结,希望对高校教育工作及小组工作方法的应用拓展可行性的实践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