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310例恶性肿瘤患者凝血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的分析
【6h】

310例恶性肿瘤患者凝血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的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研究背景:
   恶性肿瘤患者并发症是影响肿瘤患者治疗及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恶性肿瘤合并凝血功能异常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肿瘤患者的高凝状态不仅可作为独立因素导致肿瘤患者死亡,还可通过多种机制增加肿瘤转移,影响肿瘤患者预后,但目前对于恶性肿瘤合并凝血功能异常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文通过分析31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相关凝血指标,探讨恶性肿瘤合并凝血功能异常的可能机制及凝血功能障碍与肿瘤分期和转移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
   本文整理了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0月31日就诊于山东省立医院的310例恶性肿瘤组、243例对照组病人的凝血指标资料: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血小板(PLT)。应用SPSS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大样本u检验,认为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则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样本的总体情况
   31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男性165例,女性145例;年龄范围在11~88岁,平均56.8岁;肿瘤发生情况:肺癌100例,结直肠癌36例,胃癌31例,食管癌30例,乳腺癌29例,肝脏及胆管癌16例,鼻咽癌9例,卵巢癌8例,淋巴瘤8例,肾癌7例,胰腺癌6例,宫颈癌4例,脑瘤4例,原发病灶不明的恶性肿瘤4例,子宫内膜癌3例,前列腺癌3例,膀胱癌2例,其他10例。
   24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26例,女性117例;年龄范围在16~89岁,平均55岁,均为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于山东省立医院眼科住院治疗的非肿瘤病人。
   两组患者在一般人口学特征方面匹配,可以进行相关性比较。
   2.恶性肿瘤组与对照组异常例数、异常率的比较
   恶性肿瘤组共310例,凝血异常者168例,异常率54.2%;对照组243例,凝血异常者48例,异常率19.8%,两者相比,其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3.恶性肿瘤组与对照组各凝血指标的比较
   恶性肿瘤组患者血浆PT、APTT、Fib含量及D-二聚体阳性率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浆TT、PLT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变化不明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4.恶性肿瘤组内初治组、综合治疗组各项凝血指标的比较
   综合治疗组患者血浆PT、D-二聚体明显升高,与初治组相比,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APTT、TT、Fib及PLT含量与初治组相比变化不明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5.不同类型的肿瘤各凝血指标的比较
   Fib在不同类型肿瘤组中差异较大,肺癌、食管癌、结直肠癌组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种肿瘤的血浆TT及D-二聚体阳性率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大多数肿瘤患者的PT、APTT延长,TT缩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变化显著性较其他凝血指标略低,肺癌患者各凝血指标变化较其他肿瘤更为显著。
   6.恶性肿瘤不同分期各凝血指标比较
   Ⅳ期肿瘤患者PT、APTT较前三期肿瘤患者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D-二聚体异常率显著高于前三期肿瘤患者,两者相比,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的确存在着凝血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PT、APTT延长,D-二聚体阳性率显著增加,是发生血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对上述指标进行监测,有助于了解肿瘤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上述异常可能与肿瘤本身、治疗过程及不同的肿瘤类型均有一定关联,但不同的治疗方式及不同的肿瘤类型在引起凝血功能异常方面有何确定的、具体的差异,目前还无定论,尚需进一步探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