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制造业就业增长变化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6h】

中国制造业就业增长变化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2.1.1 国外就业问题的文献综述

2.1.2 国外行业演化与就业问题的文献综述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国内就业问题的文献综述

2.2.2 国内制造业带动就业增长的文献综述

2.2.3 制造业行业就业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第三章 就业增长的相关理论分析

3.1 就业增长理论分析

3.1.1 就业增长界定

3.1.2 劳动力需求

3.1.3 劳动力供给

3.1.4 就业均衡

3.2 就业增长的分解

3.3 产业演化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分析

第四章 制造业就业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1 模型回归分析

4.1.1 模型选取与变量选择

4.1.2 数据来源与变量描述

4.1.3 实证分析

4.2 动态偏离份额分析

4.2.1 动态偏离份额分析理论

4.2.2 动态偏离份额分析结果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促进东部地区制造业就业增长的措施

5.2.2 促进中部地区制造业就业增长的措施

5.2.3 促进西部地区制造业就业增长的措施

5.3 主要创新点和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就业问题是一直是各国政府最为关注的问题。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何保障就业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就业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如经济增长、劳动力、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教育增长、投资增长、工资增长、贸易增长、人口增长等因素对就业增长的影响。文章缩小研究范围,把研究对象限定在制造业,提出在分析制造业的就业变化过程中,由于制造业就业是随着行业演化状态变化而变化的,因而应当在确定行业演化状态(扩张或收缩)的前提下,从扩张及收缩两个演化状态的角度入手,来分析处于不同演化状态(扩张、收缩)行业的就业增长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
   文章采用全国31个省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产业结构(用制造业综合增长率来表示)、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的就业比重、产业集中度(用赫尔芬达集中指数来表示)、高中学历比例、大学学历比例、适龄劳动人口比例、科学事业费支出比、教育事业费支出比、治安状况12个因素对制造业就业增长的影响,以及分别对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制造业就业增长的影响。除上述研究外,文章还考虑到了2007年发生的经济冲击。研究发现制造业全行业总就业增长的影响因素,与处于不同演化状态(扩张、收缩)行业的就业增长影响因素是不同的,同时东、中、西部制造业的就业增长影响因素也是不同的。文章也利用了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了产业结构和区位因素对于制造业就业增长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