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自杀未遂住院患者自杀行为的应激敏感模型初探
【6h】

自杀未遂住院患者自杀行为的应激敏感模型初探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综述

1.1 自杀的概念

1.2 自杀的流行病学现况

1.2.1 美国自杀现况

1.2.2 欧洲自杀现况

1.2.3 亚洲自杀现况

1.2.4 全球自杀现况

1.3 自杀的影响因素

1.3.1 人口学因素

1.3.2 遗传因素

1.3.3 精神疾病

1.3.4 创伤

1.3.5 压力性生活事件

1.3.6 慢性疾病

1.3.7 保护性因素

1.3.8 影响因素的作用模式

1.4 自杀风险的评估

1.4.1 评价内容

1.4.2 评价工具

1.5 自杀的干预

1.5.1 药物治疗

1.5.2 认知和心理疗法

1.5.3 治疗和管理精神疾病

1.5.4 改善人际关系

1.5.5 针对中国国情的预防建议

第二章 前言

2.1 自杀行为与负性生活事件

2.2 自杀行为与儿童期逆境

2.3 负性生活事件和儿童期逆境

2.4 应激敏感模型

2.5 研究意义

2.6 研究假设

第三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对象

3.1.1 自杀组

3.1.2 对照组

3.2 研究工具

3.2.1 一般资料问卷

3.2.2 儿童期不良经历问卷(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Questionnaire,ACEQ)

3.2.3 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 Scale,LES)

3.3 调查方法

3.4 质量控制

3.4.1 调查员培训

3.4.2 过程控制

3.4.3 资料整理

3.5 统计方法

第四章 结果

4.1 自杀组自杀行为相关特征描述

4.2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情况

4.3 两组儿童期逆境情况

4.4 两组负性生活事件情况

4.5 儿童期逆境和负性生活事件的关系

4.6 自杀行为与儿童期逆境的logistic回归分析

4.7 自杀行为与负性生活事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

4.8 自杀行为与儿童期逆境和负性生活事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

4.9 自杀行为的应激敏感模型分析

第五章 讨论

5.1 一般资料与自杀

5.2 儿童期逆境和负性生活事件的关系

5.3 自杀与儿童期逆境、负性生活事件的关系

5.4 研究局限性和对未来研究的启示

5.5 创新性

第六章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目的:依据应激敏感模型,对自杀未遂住院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人群的儿童期逆境和负性生活事件进行分析,初步探讨自杀行为和儿童期逆境、负性生活事件的关系。
   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儿童期不良经历(ACE)问卷和生活事件量表对自杀未遂住院患者64人及正常对照91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分别将ACE得分和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进行二分类,前者分为低儿童期逆境(ACE=0~1)和高儿童期逆境(ACE≥2),后者分为低负性事件(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4)和高负性事件(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4)。
   结果:
   1.自杀未遂住院患者自杀方式多为服药,第一次自杀年龄多在青年时,且多数为冲动性自杀。
   2.两组在高、低儿童期逆境的构成比上存在显著差异,高儿童期逆境可显著提高自杀行为的危险度,OR=6.39,95%CI(3.07,13.31)。
   3.两组在高、低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的构成比上存在显著差异,高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可显著提高自杀行为的危险度,OR=7.03,95%CI(3.25,15.22),且自杀组和对照组的负性生活事件主要来源于家庭生活方面。
   4.高儿童期逆境增加了个体经历高负性生活事件的危险度,OR=3.04,95%CI(1.57,5.91)。
   5.回归分析发现,调整年龄、性别后,高儿童期逆境是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OR=9.75,95%CI(3.83,4.83)。
   6.回归分析发现,调整年龄、性别后,高负性生活事件仍是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OR=6.79,95%CI(2.84,16.25)。
   7.回归分析显示,高儿童期逆境情况下,低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即可显著增加自杀行为的危险度[OR=8.217,95%CI(1.75,8.67)],而无论儿童逆境水平如何,高负性生活事件均能显著提高自杀行为的危险度,但是在高儿童期逆境高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的情况下,自杀行为的危险度[OR=40.15,95%CI(9.21,175.12)]显著高于低儿童期逆境高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的情况[OR=5.47,95%CI(1.07,7.90)]。
   结论:
   1.儿童期逆境可显著增加个体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
   2.儿童期逆境、负性生活事件均是自杀行为的危险因子。
   3.儿童期逆境和负性生活事件的相互作用可提高自杀的发生风险,且该作用模式符合应激敏感模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