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技术差距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影响研究
【6h】

技术差距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产品依赖价格优势畅销海外。然而,近十年来,伴随着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反倾销、反补贴的逐渐加强以及国内劳动力、原材料成本的上升,我国出口产品的这种价格优势受到较大的冲击。在这个背景下,研究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问题显得颇为必要和迫切。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不仅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而且有助于实现我国出口结构的优化、外贸经济效益的提高及产业结构的升级。
  然而,受产品质量难以测度以及相关微观数据难以获取的限制,目前,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问题的相关研究很少。部分学者从出口技术复杂度的视角研究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结构变化,另有部分学者从出口二元边际的角度探讨我国出口产品结构的变迁。与已有绝大多数文献不同,本文从技术差距的视角研究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问题。需要指出的是,出口复杂度与出口产品品质并不等同,前者强调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后者侧重研究出口产品的质量水平。这两者是测度我国出口结构升级的两个不同维度。本文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技术差距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是否存在影响?若存在影响,这种影响是否受某个条件的限制?如何从技术差距的视角重新认识我国的出口产品质量生计问题?在出口产品质量的测度方法上,本文采用Hallak&Schoot(2011)创建的出口质量指数测度我国行业水平上的出口产品质量水平。出口质量指数把出口产品价格分解为包含质量因素与不包含质量因素两部分,充分考虑了各关键因素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并将其纳入计量模型,运用迭代逼近的方法最终估测到比较准确的出口产品质量。出口质量指数的主要优点在于它有效地克服了用出口价格衡量出口产品质量的缺陷,其估测方法合理并且比较准确,能够测度一个国家行业层面的出口产品质量水平。出口质量指数的主要不足是,它的质量模型中有一个很严格的假定(其假定出口产品质量随时间线性变化),这一假定可能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基于此不足,本文运用较先进的函数链神经网络对出口质量指数进行非线性自校正,从而得到了符合实际的我国制造业各行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指数。
  在结构安排上,本文一共包括七章。其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导论,主要介绍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研究主要内容、研究结构、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等;第二章是相关文献综述,一共分为五部分。首先对出口产品质量测度方法进行述评,其次是关于出口产品质量相关理论研究的文献综述,再次是关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相关实证研究文献述评,然后是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最后是本章对已有文献的简要总结。第三章是关于技术差距与出口产品质量的理论分析,一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技术差距对技术外溢及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机理分析;第二部分基于质量改进型经济增长模型并进行适当扩展,推导论证了技术差距对出口产品质量存在非线性影响的结论;第三部分,对技术差距对出口产品质量影响的动态演进趋势进行分析;最后一部分是本章小结。第四章是关于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测度。本章首先介绍已有文献中关于出口产品质量常用的测度指标,指出其不足,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出口产品质量指数测度框架并运用函数链神经网络对其进行合理修正,本章最后用修正的出口产品质量指数测算得出我国制造业28个行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指数。第五章是关于技术差距与出口产品质量非线性关系的实证检验。首先,分别使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出各行业的技术差距水平然后分别进行非线性实证分析;其次,为进一步明确技术差距的作用,在计量模型中加入技术差距与外资的交互项然后进行实证检验;然后,为了增强上述实证检验结果的稳健性,对本章上述实证分析过程进行内生性检验,然后在有效处理变量内生性问题之后,重新验证技术差距与出口产品质量之间非线性关系的存在性;最后,本文按照技术差距、外资来源地、外资出资形式、贸易方式及行业资本密集度等几个指标将大样本分为多个分样本,对上述结论进行稳健性检验及分析。大样本及分样本结论验证了在我国大多数制造业行业普遍存在技术差距对出口产品质量的非线性影响。第六章是在第五章经验分析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检验了技术差距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门槛效应的存在性问题。检验结果表明,技术差距对我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存在门槛效应。然后,本文根据门槛值对我国制造业行业进行内生分组,并分别对三个分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在技术差距较小及较大的分样本,技术差距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很微弱;在技术差距适中组,技术差距能够显著地推动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研究还发现,外资出资比例、国内研发水平等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均受到技术差距的约束。在研究了技术差距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之后,本文通过对国内研发进行分类(把国内研发分为研发物质资本投入及研发技术人员投入两部分),从经验层面考察了国内研发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技术差距较小组,国内研发对技术差距存在较明显的“替代效应”;在技术差距适中组,技术差距对国内研发存在较显著的“挤出效应”;在技术差距较大组,研发物质资本投入对出口产品质量贡献较大,而研发人员投入贡献较小。第七章是结论与政策涵义。在系统归纳本文理论及经验分析结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制造业基本发展状况及吸引外资情况,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