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写作之夜”到“生命之美”——论史铁生创作的“宗教精神”
【6h】

从“写作之夜”到“生命之美”——论史铁生创作的“宗教精神”

代理获取

摘要

2010年12月31日,与疾病抗争了三十余载的史铁生溘然长逝。这位总是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的作家给我们留下了意蕴丰厚的文学遗产与精神宝藏。从“文革”的时代之伤和“残疾”的身体之痛出发,他逐步走上一条寻求“宗教精神”之路,进而超越“宗教精神”,最终实现审美的超越。本文以写作之夜、“宗教精神”、美学思想三个词汇为核心,梳理史铁生的写作之路与超越之路。全文共分为三章:
  第一章,“文革”与“残疾”:史铁生的“写作之夜”。“文革”中人的异化与突如其来的残疾给史铁生带来人生的黑夜,使他一度寻死以求解脱。但同时,他看到了残缺是人类社会逃不脱的现实。从死亡的阴影挣脱,他为活着找到了理由——写作。“写作之夜”是史铁生最重要的文学创作理念,他将其视作与灵魂相遇的时刻,写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对人生真善美的追求。在探寻生的意义、存在的价值以及死的后果的过程中,史铁生构建了有自身特色的“宗教精神”。
  第二章,“写作之夜”与“宗教精神”相遇。史铁生的“宗教精神”不同于普遍意义的宗教,更不等同于迷信。他为自己的“宗教精神”定义,并将其与“写作之夜”牢牢结合在一起。史铁生将原罪与苦难作为人的根本生存困境,它们是人类存在的需要,而写作可以超越困境。白天,用基督教爱的哲学确立一条救赎之路,认为人不仅要“爱邻人”,也要“爱罪人”、“爱命运”,他分析爱情与性爱的异同,指认理想的艰难。夜晚,求助于佛说,论证死的不可能与自我的不可靠。
  第三章,“宗教精神”的审美超越:“生命之美”。史铁生将文学、“宗教精神”与美视为递进的三个层次。在“写作之夜”,他最终构建的是以宗教超越为核心的美学理想,实现了从人生的困境之路向审美之路的转换。史铁生的美学思想主要有三个方面:美在主观、美在悲剧、美在过程。同时,他也将自己的人生历程审美化。最终,死亡成为了精彩的过程。史铁生在关注内容与思想内涵的同时,不忘文学的形式特征,用“陌生化”的语言、变形、结构传递自己的所思所悟。
  史铁生是中国当代文坛上罕见的对灵魂、精神、宗教、美学等问题进行深入思索的作家。他为人们指明了一条苦难充斥但不乏希望的超越之路,这条道路不会无苦无忧,但美将常驻于此,精神将永远欢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