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影响的研究--以余额宝为例
【6h】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影响的研究--以余额宝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互联网金融概念的研究

1.2.2 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的研究

1.2.3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关系的研究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1.4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2.余额宝发展的状况分析

2.1 余额宝在我国产生和发展的背景

2.1.1 余额宝产生和发展的网络背景

2.1.2 余额宝产生和发展的经济背景

2.2 余额宝的运作模式分析

2.2.1 余额宝的运作流程

2.2.2 余额宝的运作主体

2.2.3 余额宝的盈利模式

2.2.4 余额宝的创新点

2.3 余额宝的优势

2.3.1 余额宝拥有庞大的互联网用户

2.3.2 余额宝具有强大的网络支付功能

2.3.3 余额宝实现了低门槛理财

2.3.4 余额宝的收益高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

2.3.5 余额宝在操作使用上更加迎合客户需求

3.商业银行储蓄存款的现状分析

3.1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基本情况

3.1.1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基本数据

3.1.2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特点

3.2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变动的因素

3.2.1 居民财富拥有程度

3.2.2 国家经济发展情况

3.2.3 风险性因素

3.2.4 流动性因素

3.3 我国商业银行的优势

3.3.1 商业银行拥有良好的宏观发展环境

3.3.2 商业银行拥有国家信用优势

3.3.3 商业银行拥有雄厚的资产实力

3.3.4 商业银行拥有稳定的客户关系

3.3.5 商业银行拥有多样化的分销渠道

3.3.6 商业银行拥有多元化的营销手段

3.3.7 商业银行拥有相对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

4.互联网货币基金对储蓄存款的影响分析

4.1 余额宝出现后储蓄存款变动趋势

4.2 余额宝规模变动和储蓄存款变动趋势对比分析

4.3 我国货币基金发展与储蓄存款发展趋势对比分析

4.4 根据邮储银行电子银行发展情况预测余额宝的发展前景

5.经验借鉴:美国贝宝和货币基金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5.1 “贝宝”(Paypal)发展历程分析

5.2 美国货币市场基金发展历程分析

5.3 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和借鉴

6.我国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

6.1 改变服务理念,重视“长尾效应”

6.2 推出自有类“余额宝”产品,维护现有客户资源

6.3 优化移动支付功能,打造“一站式”服务

6.4 搭建自有电商平台,增加客户黏性

6.5 开办“直销银行”,加快渠道拓展

6.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