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南宋王朋甫本《尚书》研究
【6h】

南宋王朋甫本《尚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选题意义

(四)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

一、尚书版本介绍

(一)《尚书》的刊刻源流

1.五代

2.北宋

3.南宋

(二)王朋甫本《尚书》的刊刻

1.版本特点

2.编者介绍

3.刊刻时间

二、王朋甫本《尚书》之流传

(一)柳培、钱听默、白门张氏

(二)徐信符、朱希祖

(三)赵万里、傅增湘

(四)王文进、刘声木

(五)张珩、蒋祖诒

(六)陈群、台湾中央图书馆

三、王朋甫本与其他版本的比较(上)

(一)王朋甫本与宋十行本

1.阮元与“宋十行本”

2.宋刻十行本与王朋甫本

(二)与南宋其他《尚书》版本的比较

1.行款不同

2.有无纂图

3.分卷不同

四、王朋甫本与其他版本的比较(下)

(一)王本文字简化

(二)王朋甫本与魏县本差异大

1.经文方面

2.注文方面

(三)王朋甫本与纂图本关系亲密

五、王朋甫本《尚书》附《释文》研究

(一)经书与《经典释文》

(二)释文标目

1.纂标王未标

2.王、纂均未标

(三)释文未标目所造成的影响

1.释文相互粘连

2.释文脱文

3.释文或误为注文

(四)释文放置位置的差异

(五)与《经典释文》的比较

1.释文更为简洁

2.解释词组先释义后释音

3.词组分别释音

4.释文中标识生僻字

5.两者完全不同

六、王朋甫本《尚书》的价值

(一)具有版刻史上之意义

(二)可供考察经书版本接受史

(三)反映经书合刻初期之粗疏面貌

(四)释文可补《经典释文》之讹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情况

展开▼

摘要

台湾中央图书馆所藏宋淳熙间刊王朋甫本《尚书》十三卷,是《尚书注疏》版本系统中存世较早的版本之一。海内尚没有人对此重要版本作专门研究。本文以台湾中央图书馆《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丛刊》影印本为底本对王朋甫本《尚书》作了较为系统全面的考察。主要研究王朋甫本《尚书》的版本特点、流传情况、刊本来源,并通过其与宋代其他《尚书》版本的对校,考察王朋甫《尚书》与宋代《尚书》诸版本之间的关系,其附释文的特点以及其校勘价值。
  本文由绪论和五个部分的正文组成。绪论包括四个方面,即选题缘由、选题意义、研究现状以及材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正文第一部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尚书》的刊刻源流,简要地介绍了《尚书》主要版本的刊刻源流及其现存情况。二是介绍王朋甫本《尚书》的刊刻情况,包括版本特点、编者情况和刊刻时间,对王朋甫本的版本特点、编者进行简要的介绍,并认为王朋甫本当刻于淳熙二年(1175)之后。
  第二部分是对王朋甫本《尚书》流传情况的介绍,通过考察书中钤印,搜集前人题跋等,首次对王朋甫本《尚书》的递藏源流作全面系统的考察。
  第三部分为本文最重要的部分,即把王朋甫本《尚书》与同时代的版本进行对校以考察王朋甫本《尚书》的版本特点、版刻来源及与其他版本之间的关系。包括与宋十行本的比较,订正前人的错误说法。同时,还把王朋甫本《尚书》与南宋魏县尉宅本《尚书》、《监本纂图重言重意互注点校尚书》进行全面比勘,分析三个版本之间的版刻、文字差异,对王朋甫的底本来源进行考察。
  第四部分对王朋甫本《尚书》所附释文进行考察,通过与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宋元递修本《经典释文》对校,考察王朋甫本《尚书》所附释文的特点与不足,考察由此反映出来的经书在掺入《释文》初期所呈现出来的粗疏面貌。
  第五部分对王朋甫的价值进行客观定位与评价。该本具有版刻史上的意义,可供考察经书经注疏合刻的接受史,反映经书、经注、释文合刻初期之粗疏面貌,其释文可补《经典释文》之讹缺。
  本文有两个附录。附录一是王朋甫本《尚书》与魏县本《尚书》二本简化字对照表。附录二则是《尚书》诸版本的分卷情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