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后食管反流特点的观察
【6h】

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后食管反流特点的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附图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术后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及其他工作

展开▼

摘要

目的:目前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治疗仍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术后因抗反流机制的破坏,不可避免地造成食管反流,但反流特点的研究目前尚缺乏。本课题研究并总结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全胃切除术后和近端胃切除术后食管酸碱暴露特点。
  方法:选择2007年9月至2011年9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手术治疗的77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后均采用便携式pH监测仪进行食管24h pH监测,对比分析不同手术后食管酸碱暴露的特点。
  结果:本研究中77例患者中行全胃切除术共25例,行近端胃切除术加幽门成形术共33例,单纯行近端胃切除术19例。酸反流指标方面,近端胃切除组酸反流总次数、超过5min的酸反流次数、最长的酸反流时间(min)、pH<4.00的总时间和DeMeester积分均高于幽门成形术组(U=32,P<0.01; U=35,P<0.01; U=23,P<0.01; U=39,P<0.01; U=49,P<0.01),全胃切除组所有病例只显示碱性反流(pH>7.00);碱反流指标方面,幽门成形术组碱反流总次数低于全胃切除组(U=52, P<0.01)和近端胃切除组(U=182,P<0.05);而幽门成形术组最长碱反流时间、pH>7.00总时间两指标高于全胃切除组(U=125,P<0.01;U=143.5,P<0.01)和近端胃切除组(U=23.5,P<0.01; U=14,P<0.01)。
  结论:碱性反流的评估指标中,最长碱反流时间和碱性反流总时间作为主要的观察指标,可以更好反映碱性反流的严重程度。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3种术式中,近端胃切除加行幽门成形术后碱性反流持续时间较长。幽门成形术造成术后碱性反流增加,而不是减轻酸性反流。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 Y吻合在阻止碱性反流方面优于近端胃切除加幽门成形术。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后反流的发生与术后时间长短无关,及早干预可更好地改善术后反流症状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