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某石化企业苯暴露及作业人员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6h】

某石化企业苯暴露及作业人员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内容

3.研究方法

结果

1.各分厂主要涉苯生产装置基本情况及生产工艺流程

2 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结果

3.作业场所苯暴露检测结果

4.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讨论

1.存在的问题

2.仍需重视的方面

3.苯防护措施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苯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的生产原料和有机溶剂,苯作为生产环境中的一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后可迅速分布于空气中,经皮肤接触或呼吸道吸入人体后可造成急性或慢性苯中毒。随着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发展,工业化步伐加快,近年来,我国职业性苯中毒发生率一直高居急慢性中毒的前三位,给职业人群造成了巨大的健康损害。苯污染的职业卫生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的公共卫生安全和健康问题之一。
  苯是石油化工炼制过程中的主要原料。近些年随着石油化工业的复苏,我国石化企业得到了强劲发展,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职工接触苯危害也在扩大,因此,如何控制石化企业的苯暴露已成为安全生产的当务之急。本次调查的某石化企业是中国特大型的石油化工联合企业,拥有生产及辅助装置150余套,原油加工能力超过1000万吨/年,具有连续重整、芳烃抽提、乙烯、制苯、苯酚等生产装置和罐区及检验实验室等辅助装置,可生产汽油、柴油、石蜡、煤油、润滑油等石油化工产品,在石化企业中具有一定代表性。我们有必要调研了解该石化企业职工目前接触苯危害的相关情况,并做出与健康损害关系的客观分析,为石化企业苯暴露人员的防护提供科学依据,为其职业生命质量保驾护航。
  研究目的:
  调查该石化企业苯暴露情况及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状况,并进行资料分析,为提高该石化企业苯暴露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方法:
  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与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防护水平相结合,依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的规范要求进行采样、《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160.42-2007)的测定方法进行样品分析,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的国家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根据《职业性苯中毒的诊断》(GBZ68-2013)标准判定职工是否为职业性急性苯中毒或职业性慢性苯中毒,评价苯暴露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水平及职业健康水平。
  研究结果:
  1.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了该石化企业的7个分厂,11套苯作业生产装置或辅助装置,8个工种,共1365名涉苯作业人员,男性653人,占47.8%,女性712人,占52.2%。所有涉苯的作业人员,均采用四班二倒的工作制度。
  1365名苯作业人员中,60人为炼油二厂芳烃抽提装置外操工;34人为炼油二厂连续重整装置外操工;59人为化工一厂乙烯装置外操工;142人为化工三厂苯酚装置外操工;88人为化工七厂制苯装置外操工;93人为储运一厂芳烃罐区外操工;185人为储运二厂纯苯罐区外操工;182人为质控中心分析一站分析工;276人为质检中心分析三站分析工;143人为质检中心分析四站分析工;103人为质检中心原油评价分析站分析工。苯作业人员中最大年龄59岁,最小年龄22岁,平均年龄40.7岁,最大工龄41年,最小工龄1年,平均工龄21.4年。
  2.工作场所苯暴露情况
  各分厂苯作业岗位苯定点检测共计44个检测点528个样品,苯个体检测共计28个岗位252个样品,检测结果中储运二厂检测点装卸泵房12个样品数据中有1个数据超标(>10mg/m3),为11.5 mg/m3,其余11个数据均低于苯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最大为8.30 mg/m3,其余各分厂43个检测点苯定点检测结果均低于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检测点超标率2.3%;个体采样28个岗位检测结果均低于苯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6mg/m3)。
  3.职业健康检查情况
  该石化企业各分厂总人数3713人,其中苯岗位作业人员1365人,非苯岗位作业人员2348人,各分厂苯岗位作业人员均参加了2014年度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查体,查体发现:苯岗位作业人员中白细胞计数检查首次结果下降人数为49人(<4.0×109/L),占苯岗位作业人员总数的3.59%,通过3次复查后仍有6人白细胞计数下降,占岗位人员总数的0.4%;血红蛋白下降人数50人,占岗位人员总数的3.66%;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人数149人,占岗位人员总数的10.9%;尿常规异常人数73人,占岗位人员总数的5.35%;心电图异常人数为218人,占岗位人员总数的16.0%;B超检查异常人数350人,占苯岗位作业人员总数的25.6%,其中脾大人数为6人,占岗位人员总数的0.44%。
  6名白细胞计数降低的苯岗位作业人员包括质检中心2例(分析三站人员:工龄4年、苯岗位个体检测最大浓度1.72 mg/m3;分析四站人员:工龄18年、苯岗位个体检测最大浓度2.04 mg/m3)、储运二厂2例(1例工龄25年、苯岗位个体检测最大浓度4.02mg/m3、1例工龄15年、苯岗位个体检测最大浓度3.74mg/m3)、化工七厂1例(工龄22年、苯岗位个体检测最大浓度1.26mg/m3)、化工三厂1例(工龄26年、苯岗位个体检测最大浓度1.63mg/m3)。
  对该6名苯岗位作业人员进行了岗位调岗,各分厂均未出现职业性急性苯中毒或职业性慢性苯中毒病例。
  4.苯作业场所防护设施情况
  各分厂涉苯生产装置配置的主要职业病防护设施有:通风机、通风橱、排风扇、喷淋洗眼器、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等,各生产装置均有不同程度的配置不全。主要配备的苯个体职业病防护用品有:防毒面具、半面型防毒面具、三防手套及护目镜等,从配备的种类和数量来看,能够满足作业人员使用。此外,各生产装置操作室都配备有事故应急柜,各有事故应急用品如空气呼吸器、防护服、医用药箱等。
  研究结论:
  1.该石化企业苯作业场所苯浓度除储运二厂装卸泵房1个检测点的短时间检测结果超标外,其余各分厂定点测和个体采样检测均未出现超标现象。
  2.该石化企业苯作业人员健康查体发现白细胞、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ALT)、尿常规检查、心电图检查、B超检查均存在相应损害,共出现6例因接触苯而白细胞降低的作业人员(质检中心2例、储运二厂2例、化工七厂1例、化工三厂1例),识别为职业禁忌证,调离原岗位。各分厂均未出现职业性急性苯中毒或职业性慢性苯中毒病例。
  3.该石化企业工业设计及所采取职业病防护设施、配备的个体职业病防护用品及日常职业健康监护等,能够有效保障苯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