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二十四孝的佛教起源
【6h】

论二十四孝的佛教起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选题缘由

(1)孝与民俗

(2)二十四孝与民俗

2.研究现状

(1)版本

(2)形成时间

(3)作者

3 研究意义与思路

第二章 儒家、佛家孝道观的差异

第一节 儒家孝道观

1 孔子的孝道观

2.曾子孝道观

3.孟子论孝

4.《孝经》

第二节 中国佛教孝道观

1.中国佛教孝道观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儒家、佛家孝道观点差异

1.儒家、佛家孝道观比较

第四节 二十四孝故事的佛教精神

1.报母恩

2.自我牺牲精神

第三章 从割股疗亲、卧冰求鲤、鹿乳奉亲三个故事的演变看二十四孝故事的佛教来源

1.割股疗亲

2.卧冰求鲤

3.鹿乳奉亲

第四章 二十四孝形成历史

第一节 二十四孝形成历史

1 “二十四孝”的产生

2.二十四孝的形成

第二节 从传播的角度看佛教对二十四孝的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中国,孝德深入人心,化民成俗,孝行孝德表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孝”体现了民俗,同时,“孝”就是民俗。而“二十四孝”是中国孝文化的登峰造极的产物,它的产生,对中国几百年来的艺术、民俗影响深远。但是二十四孝故事的来源却一直没有被探究清楚,基于儒家文化千百年来的影响,人们认为是儒家文化的产物。目前学界对“二十四孝”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对“二十四孝”个体故事的研究。第二,对“二十四孝”人物何时定型的探讨。第三从“二十四孝”的社会影响、社会教育意义方面以及在新的社会背景下的应用的研究。
  本文试从儒家、佛家孝道观的差异、二十四孝故事的成型、传播等方面来论证分析二十四孝起源于佛家而不是一直认为的儒家。佛教传入伊始,佛教徒剃度毁形、弃家绝嗣的作法,在讲究忠孝的儒家伦理社会环境下,受到儒家的强烈责难。为了站住脚跟,佛教开始了自身的变形,努力顺应本土的伦理理念,从被攻击最严重的一个方面——孝入手,一方面吸收借鉴了儒家的孝道观,另一方面发展出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孝道观,“报恩”作为佛教的一个基本范畴,同样体现在其孝道观念之中。佛教的孝道更多的是强调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尤其是母亲之恩。这点是佛教孝道观的特色,也是二十四孝的特色。综观历代流传的二十四孝各个版本,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孝子故事是对母亲之孝,这和传统儒家所一贯强调的传承父亲志向道路的功利做法有很大区别。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就是中国化的过程,为了争取信众,获得发展,佛教这一极具生命力的宗教采用各种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如俗讲变文、变相经变来宣传佛教义理,以及对佛教中国化的主要方面——孝道的宣传。对于佛教孝道的宣传,主要有两个路径,其一,敷演中国本土的传统典籍中的孝子人物,进行加工改编,然后以这种生动的方式向大众传播,如《敦煌变文集》中的《孝子传》。其二,发掘佛教经典中的孝子和孝行故事,从佛祖到目连再到睒子,从俗讲变文到变相到戏曲,发现、再创造,使这些域外的孝子深入人心。唐代至五代间,在宣传孝道的过程中,佛教徒对上述材料进行了再次整合、编辑,编成《二十四孝》用作俗讲的材料。唐末或者五代时期,“二十四孝”一词正式出现于佛教宣传品《故圆鉴大师二十四孝押座文》之中。随着佛教宣传,“二十四孝”渐渐深入人心,并在宋辽金元时期广泛普及开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