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韩美联盟视域下的韩国自主性研究
【6h】

韩美联盟视域下的韩国自主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既有研究评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一、研究思路

二、论文创新点

第一章 联盟中的国家自主性:理论框架与变量关系

第一节 国家自主性概念及界定

一、自主性及相关概念

二、国家自主性理论发展的“两个面向”

三、联盟中的国家自主性

第二节 “需求平衡”:自主性解释的理论构建

一、联盟关系的“平衡”属性

二、基于收益与风险的均衡

三、自主性“需求平衡”

第三节 威胁、权力与决策者:变量关系与研究假设

一、基本变量的选择

二、三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本文研究假设

第二章 “主动”与“被动”:韩国自主性追求的历史过程

第一节 依附关系的形成与自主性的完全丧失

一、朝鲜战争:军事指挥权的让渡

二、《韩美共同防御条约》:不平等关系的法律化

第二节 经济的发展与自主性追求的起步

一、“汉江奇迹”:韩国实力地位的提升

二、越南战争:自主性追求的首次尝试

第三节 中等国家定位与自主性追求的扩展

一、“北方外交”:威胁认知的变化

二、均衡者外交与自主性追求的实践

第三章 联盟外关系:威胁与韩国的自主性

第一节 威胁与自主性“需求平衡”的关系

一、威胁因素:层次性面向

二、威胁感知变化与自主性“需求平衡”的关系

第二节 威胁感知的变化对韩国自主性的影响

一、不同时期联盟面临威胁的变化

二、韩国自主性追求程度的强弱

第三节 案例研究:朝核问题

一、朝核问题的历史发展

二、韩美不同的威胁认知

三、韩国自主性的变化

第四章 联盟内关系:权力与韩国的自主性

第一节 权力与自主性“需求平衡”的关系

一、权力的定义:横向的对比

二、权力地位的变化与自主性“需求平衡”的关系

第二节 身份蜕变对韩国自主性的影响

一、韩美联盟内部权力地位的变化

二、韩国自主性的不断增强

第三节 案例分析:防卫分担问题

一、联盟防卫分担

二、韩美联盟的防卫分担

三、改善不平等的关系

第五章 联盟的国内关系:决策者与韩国的自主性

第一节 决策者与自主性“需求平衡”的关系

一、决策者及其影响因素

二、决策者不同偏好与自主性“需求平衡”的关系

第二节 保守、进步势力执政对韩国自主性的影响

一、韩国政治派别的划分

二、保守、进步势力实现自主的不同方式

第三节 案例分析:反美主义

一、民主化的“副产品”

二、反美主义的历史发展

三、韩国自主性的追求

第六章 韩国自主性评析

第一节 不同时期威胁、实力及决策者因素的权重

一、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

二、不同时期三个因素所占权重

第二节 韩国自主性追求对韩美联盟的影响

一、韩国自主性与韩美联盟制度化的关系

二、韩国自主性追求的影响

第三节 对韩国自主性的评价

一、自主性追求的必然性与进步性

二、自主性追求的有限性与曲折性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国家自主性是国家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拥有自身独特的利益及行为方式,能够按照其特有的逻辑行事。国家自主性的实现不只是需要国家相对于社会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更是在国际社会中所实际享有的地位、资源以及相对于国际压力所拥有的自主决策、自主行动的能力。民族国家在主权观念的指引下追求国家利益,但是由于国际机制、规则、国际法等外在制度的约束,国家自主性的发挥并不是为所欲为而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联盟作为一种高度政治化的合作机制,加入其中的成员有明晰的权责约定,在某种意义上是相互限制的结果。如果不考虑联盟的性质,权利义务的规定对所有成员都是相同的,但是,在实力地位相差较大的不对称联盟中,小国是否拥有国家自主性、自主性程度的高低以及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等都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韩美联盟是一个典型的不对称联盟。由于美国在朝鲜战争期间挽救了韩国,所以战后韩国对美国言听计从。韩美联盟是韩国自身安全防卫的一个重要保证,并渗透进了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正是这种全面的依赖才使得韩国在国家实力增强之后逐渐表现出更多要求独立自主的声音,其中卢武铉政府时期表现的最为激烈。韩国要求加强在美韩同盟中的独立地位,希望改变长久以来不平等的同盟关系,与美国建立平等的战略互惠关系。韩国的自主性本质上意味着韩国应该为其命运负责,完全恢复主权国家身份并在韩美关系中实现平等地位。韩国的自主性主要表现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等各个方面。从根本上看,韩国自主性需求的增加是弱小国家争取平等地位以及将不对称联盟发展成对称联盟的一种必然过程。如何从理论上分析和理解这种现象?
  本文基于对既有联盟关系中三种“平衡”理论的考察,提出了分析联盟成员之间自主性问题的“需求平衡”理论,即联盟的过程取决于成员之间彼此需求的程度。不对称联盟最显著的特点是成员之间的“自主安全交易”。在形成阶段,大国提供安全保护而以小国的自主性让渡为代价,让渡的结果是不对称联盟中出现了自主的“盈余”。“盈余”的大小是小国在联盟中实际地位及其对安全需求程度的体现。在联盟管理的过程中,弱小国家具有维护自身主权、不断争取国家自主性、获取平等地位的诉求。如果大国没有及时对联盟关系进行调整,将表现为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最严重的情况甚至可能导致联盟的解体。换句话说,联盟关系的结成和维持是基于成员在自主性问题所达成的妥协和一致,即一种“平衡”状态。当小国自主性需求不断增加的时候,意味着联盟也开始由完全的不对称联盟向对称联盟转变。以层次分析的路径来看,影响联盟成员自主性“需求平衡”的因素主要是威胁、权力及决策者。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联盟关系呈现不同的形态,并将最终决定小国的国家自主性能否真正实现。
  结构层面影响自主性“需求平衡”的主要是威胁因素。国家结成联盟主要是为了应对所面临的严重威胁。威胁不仅是联盟结成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联盟维持的重要原因。威胁等级的提升将增强联盟的凝聚力,反之则会出现联盟成员之间的竞争冲突,表现出更多的离心倾向。威胁因素能够对联盟内部的自主性“需求平衡”产生影响的原因在于联盟成员不同的威胁感知以及由此导致不同的联盟需求程度。当联盟所面临的共同威胁越大且主要指向大国时,小国的自主性则较高,“需求平衡”向着有利于小国的方向发展;反之,“需求平衡”向着有利于大国的方向发展。朝鲜威胁的持续存在从根本上影响了韩国的自主性追求。
  国家层面影响自主性“需求平衡”的主要是权力因素。权力关系所导致的变化主要影响国家的独立程度,同时也表明国家对联盟关系依赖程度。联盟内的权力因素表现为成员之间的权力地位差异。不平等的权力地位是自主性丧失的根源,也是影响自主性追求能力的主要因素。双方实力地位的变动将导致自主性需求程度的改变。韩国从一个贫穷的落后国家发展成为发达的工业国家,因而使得国家实力上升,韩国自主性需求也随之增加。历史上韩国的弱小状态成为本地区问题不断产生的根源所在。
  国内层面影响自主性“需求平衡”的主要是决策者因素。决策者是国家自主性追求的主体,面临在特定的国际国内环境之下做出何种自主选择的问题。由于决策者的不同偏好而采取亲联盟或反联盟的态度使得联盟表现出强化或弱化的现象。两者的差异主要是对自主性实现方式的不同认知:亲联盟者通过依附取利的方式追求国家自主性,而反联盟者则是一种更加激进的摆脱联盟关系的方式。韩国国内的保守派和进步派在对外政策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联盟关系表现得紧密或疏远。
  虽然在不同的时期每个因素发挥的作用和分量不同,但是影响自主性“需求平衡”的三个变量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伴随着联盟发展的全过程。韩国自主性的表现是三个变量之间综合作用的结果。长期以来,韩国试图增加在联盟中的话语权,增加对朝政策中的主导地位,降低不对称联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现阶段,韩国自主性的增强并不一定以联盟的破裂为目标,而是体现为将不对称、不平等的联盟向对称、平等同盟转变的努力过程。如何在维持韩美联盟对其安全保护的同时扩大其在联盟内的自主权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新的历史阶段,韩国需要借助美国对其需求的增加而扩大自主性,获得更多讨价还价的权利。美国则更多地从自身利益出发,有可能将韩国绑在其“战车”上。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考验韩国人民的智慧。

著录项

  • 作者

    赵伟宁;

  •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大学;
  • 学科 国际政治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杨鲁慧,朴斗福;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D831.262;
  • 关键词

    韩国; 国家自主性; 需求平衡; 韩美联盟;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