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心室流出道起源室性早搏术前体表心电图定位分析
【6h】

心室流出道起源室性早搏术前体表心电图定位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实验仪器

1.3 方法

4.统计分析

2.结果

2.1 射频消融结果

2.2 心电图特征分析

3.讨论

3.1 RVOT及LVOT解剖学关系

3.2 RVOT与LVOT起源PVCs胸导移行规律的不同

3.3 V2导联相关指标对移行于V3导联PVCs的作用

3.4 RVOT-PVCs间隔部与游离壁ECG特点

3.5 RVOT偏前与偏中后部起源PVCs的ECG特点

3.6 RVOT偏上部与偏中下部起源PVCs的EGG特点

3.7 LVOT起源PVCs的心电图鉴别

4.结论

研究的创新性以及局限性

附表

附图

参考文献

室性早搏的评价与治疗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
  依据当前研究学者总结提出的各种心室流出道起源室性早搏(prematureventricular contractions,PVCs)体表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定位方法,对我院成功行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治疗且起源于流出道的PVCs患者其术前12导联体表ECG分析、比较,从而总结评价相关定位标准其准确性及临床可行性,以进一步指导术中消融部位以及方法的选择,提高成功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2例成功行RFCA治疗且源于心室流出道的PVCs患者其体表ECG,观察QRS波在胸导联的移行特点及形态特征,并对Ⅰ、Ⅱ、Ⅲ、AVF、V1-V3导联R波、S波振幅以及R/S波振幅指数,Ⅱ、V1-V3导联其QRS时限、R波时限指数等测量统计,比较流出道不同部位起源PVCs ECG特征差异,并计算相关判别标准其特异度、敏感度等。
  结果:
  右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起源PVCs患者22例,其中16例起源于RVOT间隔侧,6例游离壁,此外,起源位置靠前以及靠近中后部分别为13例、9例;偏上以及偏中下部分别为15例以及7例;起源于左室流出道(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LVOT)的患者10例,其中起源于主动脉瓣下3例,主动脉瓣上7例,包括左冠状动脉窦(left coronary cusp,LCC)3例,右冠状动脉窦(right coronary cusp,RCC)1例,LCC与RCC之间3例。(1)对QRS波在胸导的移行规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显示22例RVOT-PVCs中15例以及10例LVOT起源中7例其二者在V2、V4导联R/S移行明显不同(P<0.05),如果PVCs移行发生的导联为V1或V2定义其起源于LVOT,其特异度95.5%,敏感度70%;如果以R/S移行晚于V4导联定义为RVOT-PVCs,其特异度100%,敏感度63.6%。(2)分析10例移行于V3导联的ECG,结果表明相比于RVOT起源,LVOT起源PVCs其V2导联转换比、R波时限比值、R/S波振幅比值等均明显偏大(P<0.05),并且,如果以同时符合条件“R/S波振幅指数>30%和R波时限指数>50%”、“V2导联转换比>1”的PVCs判断为LVOT起源,其特异性71.4%,敏感性100%,阳性预测值60%,阴性预测值100%。(3)分析22例RVOT-PVCs ECG特征结果示游离壁起源与间隔部起源其QRS波形态以及时限在导联Ⅰ、Ⅱ、Ⅲ、AVF等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此外,源自RVOT前部PVCsⅠ导联大多主波向下,而RVOT后部PVCsⅠ导联多主波向上,并且前者QS波振幅在导联AVL明显大于AVR,后者相反;分析起源于RVOT上部与下部ECG特征,结果示PVCs起源部位离上部越近,其下壁导联R波振幅越大,且QS波振幅在导联AVL大部分大于AVR,胸导移行多发生在V3-V4导联(P<0.05)。(4)观察比较7例LVOT起源PVCs,结果显示如果源于主动脉瓣上其R波振幅在Ⅱ、Ⅲ、AVF导联均较大,且胸导V1、V2多有明显s波,V5、V6导联基本无s波,相反,分析主动脉瓣下起源PVCs,其V5、V6或单独V6导联大部分存在s波,并且胸导大多以大R波为主(P<0.05)。(5)LVOT-LCC相比于RCC起源,Ⅰ、AVL导联QRS波形态大多符合rs,rS,QS型, R波移行多偏早,RⅢ>RⅡ,QS AVL>QS AVR(P<0.05)。
  结论:
  LVOT-PVCs其胸导移行多早于V2导联,相反,RVOT起源多在V4-6导联移行,如果在V3导联移行,可根据V2导联PVCs R波时限比值、转换比、R/S波振幅比值等判定。此外,RVOT-PVCs其间隔部与游离壁起源,前部与后部起源以及上部与下部起源ECG特征比较均有明显差异;区别主动脉瓣上与主动脉瓣下起源PVCs,可观察R波振幅在Ⅱ、Ⅲ、AVF导联的不同,以及V1、V5、V6导联有无s波等,同时主动脉窦内不同位置的PVCs其ECG亦不尽相同,可以鉴别。总之,对于流出道起源PVCs,12导联ECG定位特征有重要的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