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IA方案诱导治疗初发AML(非APL)的疗效和预后分析
【6h】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IA方案诱导治疗初发AML(非APL)的疗效和预后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结果

1 资料统计

2 疗效评估

3 不良事件的不评估

4 长期生存随访

讨论

1 AML

2 本实验研究

3 疗效的比较

4 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预后

5 不良反应

6 生存分析

7 回归分析

局限性和不足

结论

附表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以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增殖为特征的血液系统肿瘤,受累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异常增殖、分化障碍和凋亡受阻,导致大量细胞蓄积在骨髓和其他髓外造血组织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正常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和髓外组织器官浸润。
  AML患者病情进展迅速,预后较差,因此需要积极治疗。目前AML患者治疗经典策略仍然为诱导缓解治疗、缓解后的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首次诱导化疗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快速控制疾病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缓解后治疗就是CR后继续巩固、强化和维持治疗清除微小残留病灶,防止疾病的复发,如病情需要且患者具备条件者,可在巩固3-4个疗程后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以获得患者的长期生存。根据NCCN指南,蒽环类药物联合标准剂量阿糖胞苷(Ara-c)(“3+7”)方案已成为诱导治疗初发AML(非APL)患者的一线方案。最常用的蒽环类药物包括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和去甲氧柔红霉素(Idarubicin,IDA)。去甲氧柔红霉素(IDA)由柔红霉素(DNR)衍生而来,与DNR比较,具有亲脂性强、半衰期长、可通过血-脑屏障等优势,因此发挥更强的抗有丝分裂和细胞毒性作用。
  因此选用IA方案来作为患者初始诱导治疗方案,但是关于IDA的剂量问题,近年来颇有争议。NCCN指南推荐,IDA剂量为12 mg/m2×3d,但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可能由于个体差异、经济情况、对症支持治疗等因素,IDA剂量多为6~12 mg/m2×3d。然而,关于增加IDA的剂量是否会增加疗效的问题,目前尚无定论。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采用不同剂量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阿糖胞苷(Ara-c)治疗初发AML(非APL)患者疗效、不良反应和长期预后生存,探索一个最佳的IDA剂量,对以后的临床应用具有参考借鉴价值。
  方法:
  收集2010年至2015年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住院治疗的83例初诊AML(非APL)且采用IA诱导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IDA剂量我们将患者分为三组,IDA10mg/m2和8mg/m2和6mg/m2组,比较了三种方案的缓解率和不良反应和长期预后生存。随访时间为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3月5日,我们记录三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S),无复发生存期(RFS)。
  结果:
  1.83例患者,男46例,37例,中位年龄为38岁,1疗程CR率为63.9%,OR率为77.1%,2疗程CR率为73.5%。
  2.10 mg组分别和8mg组、6 mg组1疗程CR率比较,显著提高1疗程CR率,且差异统计学意义(88.2%对52.1%,p=0.016;88.2%对60.5%,p=0.037)。10 mg组分别和8mg组、6 mg组1疗程OR率比较,有提高OR率的趋势,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1%对74.4%,p=0.086;94.1%对69.6%,p=0.055)。10mg组和6mg组总CR率比较,显著提高总CR率(94.1%对60.8%,p=0.016)。10mg组和8mg组总CR率比较,有提高总CR率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1%对72.1%,p=0.062)。8mg组和6mg组比较,虽然提高了1疗程CR率、OR率和总CR率,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3.危险度分层高危组和FLT3阳性组,IDA10mg组患者1疗程CR率明显优于8mg组和6mg组。
  4.三组患者化疗后均出现Ⅲ-Ⅳ级骨髓抑制,粒缺持续时间和PLT恢复时间和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5.本研究中位随访12(2-55)个月,6mg、8mg和10mg组中位OS分别为17、27和32个月,2年OS率分别为37.5%、55.1%和57.6%,三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RFS三组间也无统计学差异。
  6.COX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不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影响OS、RF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1.对于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非APL)患者,IDA剂量10m g/m2与8 mg/m2和6mg/m2相比,显著提高1疗程CR率,不良反应(血液学和非血液学)相似。
  2.IDA10mg/m2与8 mg/m2和6mg/m2长期预后方面比较,虽延长了中位OS、RFS生存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COX多因素回归显示不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影响OS和RF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