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潍县造”及潍坊仿古铜工艺的研究与保护
【6h】

“潍县造”及潍坊仿古铜工艺的研究与保护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潍县造”及潍坊仿古铜文化历史

第一节 “潍县造”产生的历史背景—青铜器的仿与伪

一 仿古铜器

二 青铜伪器

三 仿与伪的辩证关系

第二节 “潍县造”的产生与发展“扬名”

一 “潍县造”的产生与繁荣

二“ 潍县造”繁荣原因探索

第三节 “潍县造”的衰落与潍坊仿古铜的再发展

第四节 其它地区青铜器作伪情况

小结:“潍县造”与仿古铜的辩证关系

第三章 潍坊仿古铜制作工艺研究

第一节 铜器制作工艺演变

第二节 潍坊仿古铜制作工艺

一 文献记录的“潍县造”工艺特征

二 传承人及工艺大师介绍的潍坊仿古铜制作工艺

第三节 山东博物馆馆藏青铜伪器来源推测

小结

第四章 潍坊仿古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第一节 潍坊仿古铜的传承

一 现潍坊仿古铜非遗传承人的传承谱系推测

二 其它潍坊仿古铜工艺的传承情况

第二节 潍坊仿古铜的保护发展

一 潍坊仿古铜市场现状

二 潍坊仿古铜保护、发展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潍县造”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市场经济刺激下,潍县人为了逐利而伪造的古代的青铜器,“潍县造”这一称谓最早是由北京古董商人叫起,后全国传播开来的。潍坊仿古铜是人们或因追思古代人的理想生活,或因喜欢古代的器物,而仿照古代青铜器制作的用于祭祀或鉴赏等目的工艺品。“潍县造”,是潍坊仿古铜的前身。潍坊市旧称潍县,1948年潍县战役结束,潍县改称潍坊特别市。“潍县造”与潍坊仿古铜有着相同的制作工艺,不同的制作目的。2009年,潍坊仿古铜入选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省内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主要分为四部分,由古至今、由表及里的介绍了“潍县造”及潍坊仿古铜的文化历史、制作工艺和传承保护情况。
  论文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表述了论题提出的原因,然后从青铜辩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文物保护与修复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了该论文选题的实际研究意义,接着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做了概括论述,并提出了该论文研究的创新点,包括第一次对现潍坊仿古铜传承人季传志、武春香的仿古铜制作工艺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述,从而能够比较准确的了解“潍县造”的传统工艺;第一次对现潍坊仿古铜的传承人季传志等人的传承谱系进行了考证,推测了自清中晚期潍县“东关李”至现在季传志的师徒传承关系。
  第二部分介绍了“潍县造”及潍坊仿古铜文化历史。从晚期仿古铜与青铜伪器说起,理清了仿古与作伪的辩证关系,引出了“潍县造”产生的历史背景;介绍了“潍县造”的产生与发展“扬名”,接着对繁荣背后的原因进行了探索;最后介绍了“潍县造”伴随着战争的爆发走向衰落的过程,解放后潍坊仿古铜继承“潍县造”优良工艺,顺应时代而再度发展。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潍县造”及潍坊仿古铜的制作工艺。首先简要介绍了我国青铜器制作的工艺历史,然后归纳总结了有限的文献资料中“潍县造”制作工艺的描述;之后,分别介绍了潍坊仿古铜传承人季传志、武春香老师的铸铜工艺,及潍坊著名仿古铜艺人赵益民老师结合现代材料与传统方法而创作的潍坊仿古铜制作工艺;最后,对山东博物馆馆藏两件青铜伪器从工艺上进行分析推测,认定其为“潍县造”。
  第四部分围绕潍坊仿古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展开论述,该长分为两节,第一节结合文献、地方志史及传承人回忆,对潍坊仿古铜的传承谱系进行了推测,认为现潍坊仿古铜传承谱系应为:“东关李”——李懋修——玄祖基——季传志、武春香。第二节简要分析了潍坊仿古铜的现状,并结合当前博物馆的发展形势,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发展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