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心理应激与应对模型的哮喘患儿心理社会调适
【6h】

基于心理应激与应对模型的哮喘患儿心理社会调适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1 哮喘患儿的流行病学

1.2 哮喘患儿心理问题的研究现状

1.3 哮喘患儿的心理社会调适状况

1.3.1 哮喘患儿的生活质量

1.3.2 哮喘患儿的情绪行为问题

1.4 心理应激与应对模型

1.5 研究目的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工具

2.2.1 哮喘患儿的调查问卷

5.2.2 哮喘患儿父母的调查问卷

2.3 研究过程

2.4 质量控制

2.4.1 研究设计阶段

2.4.2 资料收集阶段

2.4.3 数据整理和分析阶段

2.5 资料的统计分析

2.6 伦理考虑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研究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3.3 患儿不同人口学特征间生活质量得分、SDQ情绪行为困难总分及其4个维度的比较

3.4 患儿生活质量、情绪行为问题的相关分析

3.5 患儿心理社会调适状况的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哮喘患儿的心理社会调适状况

4.1.1 哮喘患儿的情绪行为问题

4.1.2 哮喘患儿的生活质量

4.2 哮喘患儿情景因素、适应过程与心理社会调适状况的关系

4.2.1 哮喘患儿的人口学特征与患儿情绪行为问题和生活质量的关系

4.2.2 哮喘患儿父母的生活质量与患儿情绪行为问题和生活质量的关系

4.2.3 哮喘患儿自尊及应对方式与患儿情绪行为问题和生活质量的关系

4.3 创新性与局限性

4.3.1 创新性

4.3.2 局限性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综述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目的:
  本研究基于儿童慢性疾病应激与应对相互作用模型,探讨哮喘患儿情境因素(一般人口学资料、疾病相关资料)、适应性过程(自尊、应对方式)和心理社会调适状况(患儿生活质量、情绪行为问题)间的关系。
  方法:在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选择153名哮喘患儿及其父亲或母亲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对象社会人口统计学资料(如患儿年龄、性别、平均学习成绩、同伴数目、父/母亲文化水平等;患儿父母年龄、职业、家庭居住地、家庭类型、家庭经济状况、居住环境等)、哮喘儿童疾病状况(如PEF值、健康状况、哮喘诊断程度、患儿确诊时间等),使用哮喘控制测量问卷(ACT)、儿童少年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SLQ)、罗森伯格的自尊量表(SES)、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应对方式问卷(CS)、中文版儿童生命质量家庭影响模块量表(C-PedsQLTM FIM)、医院焦虑抑郁情绪量表(HADS),探讨哮喘患儿的自尊水平、应对方式、情绪行为问题、生活质量及其父母的生活质量和情绪问题等。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等。
  结果:
  1.哮喘患儿生活质量、SDQ的特点及其在不同人口学资料间的差异
  (1)经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哮喘患儿生活质量在不同的平均学习成绩水平(F=11.74,P<0.001)、同伴数目(F=8.944,P<0.001)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哮喘患儿SDQ情绪症状得分在不同的平均学习成绩(F=8.774,P<0.05)、哮喘疾病是否得到控制(F=8.268,P<0.05)之间存在差异;患儿SDQ品行问题得分在不同的哮喘珍断程度(F=3.665,P<0.05)、哮喘疾病是否得到控制(F=6.076,P<0.05)之间存在差异;患儿SDQ多动/注意缺陷得分在不同的平均学习成绩(F=14.203,P<0.05)、同伴数目(F=6.108,P<0.05)、哮喘疾病是否得到控制(F=15.259,P<0.05)之间存在差异;患儿SDQ同伴关系得分在不同的平均学习成绩(F=16.882,P<0.05)、同伴数目(F=5.497,P<0.05)、哮喘疾病是否得到控制(F=9.505,P<0.05)之间存在差异;患儿SDQ困难总分在不同的平均学习成绩(F=4.194,P<0.05)、同伴数目(F=8.028,P<0.05)、哮喘疾病是否得到控制(F=6.846,P<0.05)之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哮喘患儿生活质量、SDQ得分与哮喘控制情况、自尊、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1)哮喘患儿生活质量得分与ACT哮喘控制得分呈正相关(r=0.286,P<0.01);患儿SDQ困难总分、4个维度(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注意缺陷、同伴关系问题)与ACT哮喘控制得分呈负相关(r=-0.412~-0.289,均P<0.01)。
  (2)哮喘患儿生活质量得分与其自尊水平、情绪表达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196~0.504,均P<0.05);与逃避型应对方式呈负相关(r=-0.288,P<0.01);患儿SDQ困难总分、4个维度(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注意缺陷、同伴关系问题)与其自尊水平呈负相关(r=-0.428~-0.235,均P<0.01),与逃避型应对方式均呈正相关(r=0.243~0.380,均P<0.01);其中,SDQ困难总分、SDQ情绪症状维度与应对方式总分呈正相关(r=0.164~0.221,均P<0.05)。
  (3)患儿生活质量得分、SDQ困难总分及各维度与父母的应对方式、生活质量家庭影响、焦虑、抑郁做相关分析。患儿生活质量与父母的生活质量家庭影响得分呈正相关(r=0.215,P<0.01);与家长的焦虑、抑郁均呈负相关(r=-0.251~-0.203,均P<0.05);患儿SDQ困难总分、SDQ品行问题与父母的焦虑情绪呈正相关(r=0.161~0.207,均P<0.05)。
  3.哮喘患儿心理社会调适(内/外化性问题、生活质量)的预测因素
  (1)哮喘患儿自尊水平能正向预测患儿生活质量水平,逃避型应对方式能负向预测患儿生活质量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模型解释44.8%的方差变异。
  (2)患儿自尊水平能负向预测患儿的情绪症状,逃避型应对方式能正向预测患儿的情绪症状,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模型解释29.2%的方差变异。
  (3)患儿自尊水平能负性预测患儿的品行问题,逃避型应对方式能正性预测患儿的多动/注意缺陷问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模型分别解释了29.9%、33.0%的方差变异。
  结论:
  1.患儿的成绩越高、同伴数目越多、哮喘疾病得到控制则患儿的生活质量水平就越高。
  2.哮喘患儿父母的生活质量水平越高、焦虑、抑郁水平越低,则患儿的生活质量就越高。
  3.哮喘患儿的心理社会调适过程中,患儿生活质量得分与其自尊水平、情绪表达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逃避型应对方式呈负相关;患儿SDQ困难总分、4个维度(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注意缺陷、同伴关系问题)与其自尊水平呈负相关,与逃避型应对方式呈正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