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外来人口中不同群体迁移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6h】

外来人口中不同群体迁移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 人口迁移规模和分布情况

1.2 外来迁移不同群体的差别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研究

2.2 实证研究

第3章 数据介绍

3.1 数据来源

3.2 样本分类

第4章 外来人口中不同群体迁移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4.1 模型设置

4.2 变量选取

4.3 统计性描述

4.4 结果分析

4.4.1 外来人口不同群体迁移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4.4.2 省内外来人口不同群体迁移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4.4.3 省际外来人口不同群体迁移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迁入地经济社会发展建议

5.2.2 对迁出地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和户籍制度的改革,以及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外来人口的规模逐渐增大。早期的外来人口以农业转移人口为主,近年来城市外迁人口的构成呈现明显的变化,拥有外地城镇户口的外来人口(外来市民)比重大幅度增加。农业转移人口和外来市民以及省内迁移人口和省外迁移人口在个体特征、就业结构、迁移原因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因此,对比分析外来人口中不同群体的迁移行为,具备一定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研究构建了更切合中国实际的理论分析框架,考察了不同群体对迁移目的地的选择所考虑的各种因素,为地方政府制定人才吸引的战略提供依据。
  本文在国内外人口迁移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课题2012年的截面数据,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对省内和省际农业转移人口和外来市民迁移群体进行了对比,同时分析了微观个体特征和宏观指标对迁移概率的影响。
  首先对未区分省内与省际迁移外来人口的不同群体进行检验,得出农业转移人口的迁移行为会受到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职业等多种个体特征变量和第三产业GDP比重、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城镇登记失业率、绿化覆盖率等宏观变量的影响,而以上部分指标对外来市民缺乏显著性。随后,将省内迁移和省际迁移展开论述。在省内迁移中,相对于市民群体,农业转移人口考虑了更多的因素,会根据自己的年龄、婚姻状况以及受教育程度做出决策,并考虑家庭收入带来的差异;家庭收入、非农职业因素都对两群体的迁移行为有一定的解释能力,但教育因素对两群体迁移的解释方向截然相反。在加入宏观因素的省际迁移中,模型整体解释能力得到提高,外来市民的个体因素的显著性也得到增强;产业结构、工资、失业率以及绿化指标对两群体迁移行为有不同的解释力。
  最后,本文为潜在迁移人口提出了差异化的迁移策略,并从迁入地和迁出地两个角度,提出不同人力政策建议。比如,在迁入地,政府可以积极落实劳动保护条例,给予企业税收优惠保护女职工合法权益,设立针对外来人口的保障房计划、提供住房贷款优惠措施为举家迁移的提供保障等;在迁出地,做好产业承接,为回流人才提供便利的就业、创业环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