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牙龈干细胞对小鼠放射性口炎组织中氧自由基代谢影响的研究
【6h】

牙龈干细胞对小鼠放射性口炎组织中氧自由基代谢影响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小鼠放射性口炎组织中氧自由基水平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牙龈干细胞对组织中氧自由基水平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1.探讨氧自由基在小鼠放射性口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2.探讨牙龈干细胞对小鼠放射性口炎氧自由基水平的影响
  方法:
  1.C57/BL小鼠牙龈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
  2.选取6-8周C57/BL小鼠随机分为以下6组
  正常组:不放射;
  放射组:通过电子直线加速器给予每只小鼠25Gy放射剂量
  预防实验组:放射前30min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106个GMSCs
  预防对照组:放射前30min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无细胞培养基DMEM
  治疗实验组:放射后第3天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106个GMSCs
  治疗对照组:放射后第3天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无细胞培养基DMEM
  3.构建C57/BL小鼠放射性口炎模型:使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以每只小鼠单次25Gy剂量放射造模,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变化
  4.检测小鼠唇、舌组织中SOD水平及MDA含量:
  正常组及放射组在放射后第3天、7天、10天取材,采用比色法检测各组小鼠唇、舌的SOD水平及MDA含量。
  预防实验组、预防对照组、治疗实验组、治疗对照组分别在接受注射后第3天、7天、10天取材,采用比色法测定各组小鼠唇、舌的SOD水平及MDA含量。
  结果:
  1.分离培养出C57/BL小鼠牙龈间充质干细胞
  2.建立小鼠放射性口炎病理模型: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变化见放射后第3天上皮连续性基本完整,上皮下结缔组织内可见炎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程度较轻;放射后第7天可见上皮连续性中断,固有层及粘膜下层大量炎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明显;放射后第10天可见部分上皮剥脱,固有层及粘膜下层大量炎细胞浸润,舌背粘膜可见上皮层萎缩。
  3.小鼠组织中SOD、MDA含量比较
  3.1 唇部SOD活性:第3天放射组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预防实验组与预防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实验组较治疗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第7天及第10天放射组均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预防实验组及治疗实验组较其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
  3.2 唇部MDA含量:第3天放射组较正常组无显著性变化(p>0.05),预防实验组与预防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实验组较治疗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第7天及第10天放射组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预防实验组、治疗实验组较其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
  3.3 舌SOD活性:第3天放射组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预防实验组与预防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实验组较治疗对照组升高(p<0.05);第7天及第10天放射组均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实验组、预防实验组分别较其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
  3.4 舌MDA含量:第3天放射组较正常组无显著性变化(p>0.05),预防实验组及治疗实验组较其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第7天及第10天放射组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预防实验组、治疗实验组均较其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
  结论:
  1.C57/BL小鼠通过电子射线放射后,随着时间延长逐渐表现出上皮连续性中断,固有层及粘膜下层大量炎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明显等一系列病理改变;
  2.组织中SOD活力与MDA含量对比表明,在小鼠造模后发生放射性口炎的过程中,组织中SOD活力短暂上升后逐渐减弱而MDA含量持续上升,说明组织中氧自由基参与了放射性口炎的发生发展;
  3.预防性及治疗性使用牙龈干细胞后能减少SOD消耗,MDA含量亦随之下降。说明牙龈干细胞能够增强SOD活性,发挥清除体内氧自由基作用,改善局部氧自由基水平,减轻口腔内黏膜炎症状态,对放射性口炎有一定预防和治疗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