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明朝白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6h】

明朝白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货币供给的内涵界定

1.2.2 经济增长的内涵界定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研究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1.5 结构框架与主要内容

1.5.1 结构框架

1.5.2 主要内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理论综述

2.1.1 内生货币供给理论

2.1.2 外生货币供给理论

2.1.3 货币中性理论

2.1.4 货币非中性理论

2.2 对明朝GDP与白银数量估算的文献综述

2.2.1 对明时GDP估算的文献综述

2.2.2 对白银流入量的文献综述

第3章 白银作用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3.1 明朝白银作用分析

3.1.1 白银的货币职能分析

3.1.2 短期中白银对产出的作用分析

3.1.3 长期中白银在对产出的作用分析

3.1.4 本节小结

3.2 明时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3.2.1 人口

3.2.2 耕地

3.2.3 战争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白银作用以及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4.1 白银作用的实证检验

4.1.1 数据来源

4.1.2 白银存量与GDP的相关分析

4.2 经济增长要素分析

4.2.1 数据来源

4.2.2 多元线性初步回归

4.2.3 模型修正

4.2.4 统计推断检验

4.2.5 结果分析

第5章 本文总结

5.1 结论

5.2 研究认识与建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明前期是一个史学界公认的货币缺乏的时代。16世纪末,从日本和南美涌入了大量白银。在此期间,白银获得了法定通货的地位。这在中国货币史上,是一个独特的现象。因此,有学者认为白银流入缓解了明朝货币供给不足的问题,继而对明经济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甚至有学者认为明朝经济崩溃也是因为明末白银流入减少而造成的。
  货币数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宏观经济研究的核心问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关于这一问题的主要理论是数量论。古典主义理论接受了数量论的传统,认为在长期中,货币供给与产出增长之间的关系不显著。
  在以上学术背景下,引入经济学思维来理解白银与明朝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一方面,经济理论的引入为研究该问题提供了严谨的思维逻辑。另一方面,它让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发生、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相关性分析,本文研究了白银供给与明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最小二乘法,本文探讨了人口、耕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的基本结论:
  1.明时白银供给与经济增长无显著相关性。在短期中,由于金融水平落后,大量涌入的白银未对经济产生刺激作用。本文采用平减后的实际GDP数据,样本点选取的时间跨度较大,涉及的时段超过200年。在长期中,白银供给对明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中性的。
  2.人口、耕地等因素是推动明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明朝,生产技术落后,产出的增加主要依靠要素投入。
  综上所述,通过理清白银供给与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明朝经济增长的动力,本文验证了货币经济学中典型事实:从长期来看,货币供给与产出增长之间的关系不显著。
  需要声明的是,本文所涉及的“明朝”是一个时间概念,涉及的时段自1402至明朝灭亡,而不指代这个统治集团本身。本文以经济现象为根本问题,运用经济学思维和方法对上述结论进行证明和分析,不讨论明朝政权自身衰落以及崩溃的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