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阿托伐他汀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6h】

阿托伐他汀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步骤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

结果

1.一般资料

2 治疗前、后血肿量

4.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评分

5.临床治愈率和有效率

讨论

1、概述

2、CSDH发生的危险因素

3、血肿体积的估算

4、研究结果评价

结论

附图

综述

参考文献

创新性及局限性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是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渐上升,65岁以上老年人中CSDH发病率为1/12500。引起CSDH的主要病因是外伤,包括车祸、高空坠落伤、暴力伤等,造成硬膜下血液桥静脉撕裂积聚从而形成血肿,血肿又可诱发炎症和新生血管的生成。手术清除血肿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但术后并发症和血肿复发会使手术总体疗效下降。因此对于某些症状较轻的患者可采取药物治疗及动态观察的策略,从而使患者可以免去手术的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已有多项采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CSDH的临床试验,超过1/3的患者仅用激素促进血肿吸收而免于手术。但激素由于其固有的副作用,限制了其应用。有研究指出他汀类药物可促进循环血内皮祖细胞动员和血管生成和成熟,抑制炎症反应,是治疗CSDH的理想药物。本研究通过对收入我院的9 CSDH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同时设立包含5名患者的小样本对照组,以对比验证阿托伐他汀的有效性,观察期血肿量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方法:
  选取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可行药物治疗的14例CSDH患者为研究对象,9例为为治疗组,接受规定疗程的阿托伐他汀治疗,5例为对照组,接受常规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分别于用药后1-7、14、21、28天、3个月、6个月以GCS评分和mRS分级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进行评估,并于治疗第7天,治疗第4、8、12、24周进行头颅CT平扫并计算血肿量。如果CSDH患者保守治疗中出现GCS/mRS分级恶化、血肿突然增大而发展成大血肿,中线结构移位>10mm等可能发生脑疝的患者,及时改为手术治疗。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
  1、两组患者在入院时血肿分别为34.44±12.35ml和24.20±10.73ml(两独立样本T检验,t=1.552,df=12,P=0.147,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经阿托伐他汀治疗4周后,血肿量明显减少为18.22±13.16ml(配对t检验,t=3.690,df=8,P=0.006有统计学差异),3例(35.00%)血肿量已经减少到10ml及以下,1例患者已经完全吸收,1例患者的血肿量较前增大,遂立即终止研究并转为手术治疗。对照组的血肿量仍然维持在26.00±16.22ml,并未较前减少(配对t检验,P=0.686,无统计学差异),1例患者增加遂立即终止研究并转为手术治疗。治疗24周后,治疗组血肿6例患者血肿基本吸收,3例无效。对照组仅有2例吸收,3例无效。
  2、治疗24周后,6例患者的血肿基本吸收,且其GCS-mRS评分均已恢复正常,血肿吸收情况和神经功能评分良好匹配。GOS评分达5分者共6例,仅有1例为4分。对照组整体结果较前无变化,GOS评分达5分者3例,1例为4分
  3、治疗组的有效患者为6例,有效率为66.67%(6/9);对照组仅1例有效,有效率为20.00%(1/5),低于治疗组。
  结论:
  1.阿托伐他汀治疗的药理作用与CSDH的发病机制关系密切,且副作用小。可促进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吸收,治疗1月后的血肿量平均下降47%,
  2.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3.对于部分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采用阿托伐他汀保守治疗,从而避免手术,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
  4.阿托伐他汀是治疗CSDH的理想药物,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仍有待于更大规模临床试验的证实。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