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青年帕金森病患者高通量测序及变异位点致病性分析
【6h】

中青年帕金森病患者高通量测序及变异位点致病性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语中英文对照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附录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基因突变型帕金森病患者临床异质性研究进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第二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除运动迟缓、肌强直、静止性震颤及姿势平衡障碍等运动症状外,尚包括嗅觉减退、便秘、疼痛及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等非运动症状,且随病程进展而加重。已有研究表明,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中,约10%与遗传因素相关,目前与PD相关的突变基因有20多个。基因突变型PD患者起病年龄一般较早,中青年发病群体中基因突变PD患者所占比例较高,但缺乏特异性临床表型可以将其与散发性PD患者鉴别。因此,对中青年PD患者群体进行基因检测,研究不同基因突变在其中所占比例,并对新发现变异位点进行致病性规范化解读,对PD的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最新的高通量靶向捕获测序技术,检测中青年PD患者中相关致病基因的变异情况,并结合ACMG指南,对所检出变异位点进行规范化解读,以期:(1)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建立PD遗传学诊断的规范化解读及诊断策略;(2)研究中青年PD患者中不同基因突变亚型分布及常见变异位点;(3)发现未曾报道的具有潜在致病意义的新发突变位点。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连续收集于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内内科门诊和病房的中青年PD患者109例,其中包括男性51例,女性58例。
  研究方法
  1.纳入标准:符合帕金森病UK脑库诊断标准,年龄≤65岁。本研究已通过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临床纳入对象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2.临床资料收集:每位入组的PD患者均分别由两名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专科医师独立评估病情并进行确诊,采集临床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起病年龄等;
  3.PD相关基因高通量捕获测序:PD相关基因高通量捕获芯片的设计及样本测序;
  4.数据分析:PD致病基因分类汇总、基因频率计算及根据ACMG指南对变异位点进行致病性解读。
  结果
  1.109例PD患者中,符合基因突变致病的比例为18例(16.5%),包括10例LRRK2病例(9.17%)、5例PARK2病例(4.59%)、1例LRRK2+PARK2病例(0.92%)、1例HTRA2病例(0.92%)和1例PINK1病例(0.92%)。
  2.无基因突变组、LRRK2突变组、PARK2致病突变组及PARK2杂合突变携带组PD患者平均起病年龄分别为40.3岁、45岁、33岁和41.5岁。
  3.LRRK2(p.G2385R)在所测样本中,基因频率最高(3.67%)。其次依次为PARK2(p.G135R,2.75%), PARK2(p.M309L,1.38%), LRRK2(p.A419V,0.92%), PARK2(p.R217W,0.92%), PARK2(p.V231L,0.92%), PARK2(p.E309X,0.92%)和PINK1(p.L519fs,0.92%)。
  4.发现22处未报道变异位点,其中5个变异位点具有较大的潜在致病性意义,分别为PARK2(c.838+2T>C, splicing)、PARK2(p.R217W)、PARK2(p.S223X)、LRRK2(c.3777+1G>A, splicing)和PARK2(p.E309X)。
  结论
  1.高通量靶向捕获测序联合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并遵循ACMG指南对变异位点的致病性进行规范化解读,在帕金森病患者的遗传学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2.中青年PD患者,符合基因突变致病的比例为16.5%,最常见的基因突变PD亚型为LRRK2突变(9.17%)和PARK2突变病例4.59%。最常见突变位点为LRRK2(p.G2385R)和PARK2(p.G135R)。
  3.对于新发现的变异位点,致病性尚不明确,在利用ACMG对致病性进行分析基础上,有待进一步验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