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金融包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省际数据的面板分析
【6h】

我国金融包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省际数据的面板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金融包容的指标体系

1.2.2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1.2.3 金融包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1.2.4 研究现状评价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和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金融包容与经济发展的理论分析

2.1 金融包容的服务对象

2.1.1 金融包容的概念界定

2.1.2 金融包容的服务对象

2.2 金融包容与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2.2.1 主体需求

2.2.2 供给诱导

2.2.3 社会环境

2.3 金融包容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

2.3.1 降低交易成本

2.3.2 有效动员储蓄

2.3.3 促进科技创新

2.3.4 促进社会公平

第三章 我国金融包容与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3.1 我国金融包容现状

3.1.1 金融包容的度量

3.1.2 金融包容指数计算方法

3.1.3 金融包容指数计算结果

3.1.4 我国金融包容现状分析

3.2 我国经济发展现状

3.2.1 我国经济总量分析

3.2.2 我国产业结构分析

3.2.3 我国收入水平分析

3.2.4 我国经济发展的差异

3.3 我国金融包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预测

第四章 我国金融包容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模型、变量和数据说明

4.1.1 模型设定

4.1.2 变量选择

4.1.3 数据来源和描述性统计

4.2 实证检验

4.2.1 单位根检验

4.2.2 协整检验

4.2.3 回归分析

4.3 实证结论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对策建议

5.2.1 加快金融改革步伐

5.2.2 促进区域金融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直是各国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中的某些群体仍旧没有能力进入金融体系或以合适的形式获得必要的金融服务,造成金融不包容,这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提高金融包容水平,对推动金融改革乃至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我们必须关注到中国地区发展差异较为明显,如何协调我国金融与经济发展成为焦点。基于此背景,本文使用省际数据研究我国金融包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根据结论提出对策建议,为我国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本文首先从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金融包容与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进行梳理,寻找本文的切入点;随后,明确金融包容的服务对象以及金融包容与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深入分析金融包容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为后文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紧接着,从金融服务的便捷度、覆盖度、使用度三个维度选取指标,使用熵值法计算权重,计算我国各省市金融包容指数来考察我国金融包容的现状;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收入水平三个方面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绝对差异,基于泰尔指数分析相对差异,总结出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基于上述分析得到初步结论,认为我国金融包容对经济发展有积极影响;然后,选取我国31省市2006-2015年的数据构建面板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实证检验金融包容对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通过理论分析、现状分析和实证分析,本文得到如下结论:第一,我国金融包容和经济发展都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不均衡现象;第二,从全国范围内看,金融包容的经济增长效应较为明显,也可以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金融包容对产业结构的优化作用短期内尚未完全体现出来;第三,金融包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要强于金融深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金融发展的“质”作用要明显优于金融发展的“量”。
  最终,本文根据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全国层面,我国在制定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战略时,应从长远考虑,提升金融包容水平,保证金融发展的“质”与“量”之间的平衡,建立并完善多层次金融体系建设,加强监管,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自发调节的配合作用,促进社会公平;从区域层面,要充分考虑地区发展差异性,因地制宜,东部地区要注重金融创新,发挥带动作用,中西部地区要提高金融包容水平,形成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良好机制,实现协调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