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Rho GTP酶在肌筋膜扳机点肌小节中的表达及机制研究
【6h】

Rho GTP酶在肌筋膜扳机点肌小节中的表达及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写词表

第1章 前言

(1)能量危机学说

(2)外周炎性学说

(3)中枢可塑性学说

(4)瘢痕粘连学说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药品、试剂及仪器

2.2 选择受试者

2.3 MTrPs肌组织的获取

2.4 主要试剂配制方法

2.5 石蜡切片的制作

2.6 HE染色

2.7 Masson染色

2.8 免疫组化

2.9 光镜下观察、拍照及分析

2.10 统计学处理

3.1 受试者一般资料

3.2 HE染色

3.3 Masson染色

3.4 免疫组化

第4章 讨论

4.1 MTrPs形态

4.2 MTrPs与Rho家族成员

4.3 研究的先进性

4.4 研究的局限性

第5章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Rho GTP酶与肌肉收缩的Ca2+敏感性机制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背景及目的:
  肌筋膜扳机点(MTrPs)是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关键的病因机制和临床治疗靶点,多位于受累骨骼肌的条索或硬结上。组织病理学证实,MTrPs由异常收缩的肌小节构成,而肌小节异常收缩的机制目前仍不完全清楚。RhoGTP酶及下游激酶ROCK通过Ca2+敏感性机制在平滑肌收缩的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骨骼肌收缩机制与平滑肌应有相似之处。因此推测,RhoGTP酶(Rho,Rac1,Cdc42等)及ROCK可能在MTrPs肌小节持续性异常收缩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Rho、Rac1、Cdc42及ROCK在MTrPs部位及其邻近肌小节中的表达情况。
  方法:
  斜方肌中含有MTrPs的MPS患者20例为病例组(M组),不含MTrPs的颈椎手术病人10例为对照组(C组)。于M组受试者斜方肌的条索上定位MTrPs,SuperCore活检针穿刺活检;于C组受试者斜方肌相应部位进行活检。HE及Masson染色法观察MTrPs肌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Rho(A-C)、Rac1、Cdc42及ROCK2的表达。
  结果:
  HE染色:纵切面中,C组肌小节排列整齐均匀,横纹间距为1.91(0.19)um。M组肌小节异常收缩部位(a部位)的横纹间距为0.71(0.32)um(p<0.05vs.C组);其邻近的肌小节拉长部位(b部位)的横纹间距为2.33(0.31)um(p<0.05vs.C组;p<0.01vs.M组a部位)。横切面中,C组及M组肌纤维的平均直径分别为37.37±3.72um及82.61±19.48um(p<0.01)。
  Masson染色:C组及M组肌纤维均呈红染,肌纤维之间有轻微蓝染,但肌纤维上绝无蓝染现象。
  免疫组化:①Rho及ROCK:C组肌纤维中Rho(A-C)及ROCK2均匀表达,主要位于肌细胞质中。与C组相比,M组肌小节异常收缩部位(a部位)胞质中Rho及ROCK2的表达量明显减少(p<0.01),但细胞膜及膜周缘胞质区可见Rho及ROCK2的表达。与M组a部位相邻的肌小节拉长部位(b部位)胞质中Rho及ROCK2的表达量相对增加(p<0.05vs.M组a部位),但与C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vs.C组)。②Rac1:C组肌纤维中Rac1表达均匀,主要位于胞质中。M组a部位胞质中Rac1表达量明显减少(p<0.01vs.C组),但b部位胞质中Rac1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vs.C组,且p<0.01vs.M组a部位)。③Cdc42:C组肌纤维中Cdc42表达均匀。M组Cdc42表达虽不均匀但M组a、b两部位Cdc42表达量与C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
  结论:
  Rho/ROCK及Racl(而非Cdc42)可能通过Ca2+敏感性机制参与MTrPs肌小节异常收缩的调节,但其具体病理生理机制仍待进一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