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红召”的重建研究——基于新地域主义的思考
【6h】

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红召”的重建研究——基于新地域主义的思考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理论基础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的对象、内容及方法

1.5论文的创新点

1.6 论文的结构

第二章 新地域主义建筑创作的理论及实践

2.1 建筑地域性

2.2 新地域主义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内蒙古地区新地域主义创作实践下的启示

3.1 自然环境的回响

3.2 地方文脉的回响

3.3 集体精神的回响

3.4 永恒价值的回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红召”的创作研究

4.1 项目及研究的概况

4.2 项目的创作观

4.3 基于自然条件的创作研究

4.4 基于地方文脉的创作研究

4.5 基于集体精神的创作研究

4.6 基于永恒价值的创作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创作中生成的空间形态对新建藏传佛教建筑的启示

5.1 多向度思考下的空间构成——建筑整体的空间形态之启示

5.2 漫游空间——转经与辩经的空间形态之启示

5.3 见众生·参悟佛·省内心——石磴道至大殿的空间形态之启示

本章小结

结语

参 考 文 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自十六世纪藏传佛教在内蒙古地域内的广泛传播和发展,其召庙建筑亦呈现出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在现时代,召庙建筑在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影响下,出现了新的特征。但内蒙古地域内的新建藏传佛教建筑,由于没有完整的设计理论作为指导,在实际的营建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面对此现状,内蒙古地域内的建筑设计工作者展开了积极的设计探索。内蒙古工业大学的张鹏举、白丽燕老师以藏传佛教建筑“红召”的重建创作为契机,通过自身长期对地域建筑的设计探索,以及对内蒙古地区的藏传佛教建筑形态及其演变的研究,以具新地域主义反思特性的创作,严谨的治学风范,为新时代的藏传佛教建筑创作带来了新的思路、新的方式、新的方向。
  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建筑地域性的思考,融入历史观念,利用新地域主义的建筑创作理论及其实践,对内蒙古地域内的藏传佛教建筑“红召”之重建创作,进行进一步地深入挖掘、分析与探究。本文从建筑的自然条件、地方文脉、集体精神、永恒价值四方面入手,分析、思索建筑的环境、布局、形式、外部空间形态、内部空间形态,以此来分析和思考“红召”在创作中面临的问题,并在后续的研究中进行设计探索。在本文的最后,于在创作本身生成的空间形态中,寻找对新建藏传佛教建筑的启示意义。
  本文希望通过对“红召”重建创作的研究,思考在设计理论和实际营建上,为内蒙古地域内的新建藏传佛教建筑带来的参考和启示意义,以此解决实际营建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为新地域主义的建筑创作,提供一些思路,和一些地域观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