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COM-B模型的慢性心衰患者自护行为阻碍与促进因素研究
【6h】

基于COM-B模型的慢性心衰患者自护行为阻碍与促进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文献综述

1 慢性心衰

2 慢性心衰患者的自护行为

3 能力、机会、动机—行为(COM-B)模型

4 慢性心衰患者自护行为的影响因素

5 问题的提出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工具

3 资料收集

4 统计分析

第四章 研究结果

1 慢性心衰患者社会人口学和临床资料特征

2 慢性心衰患者自护行为水平

3 慢性心衰患者社会人口学和临床资料特征与自护行为的关系

4 慢性心衰患者能力、机会与动机因素及其与自护行为的相关关系

5 慢性心衰患者自护行为阻碍与促进因素路径分析

5.1 路径分析模型的建立与修正

5.2 慢性心衰患者自护行为阻碍与促进因素的修正模型

5.3 慢性心衰患者自护信心的中介效应

5.4 各因素对慢性心衰患者自护行为的总效应

第五章 讨论

1 慢性心衰患者自护行为水平

2 慢性心衰患者社会人口学和临床资料特征与自护行为的关系

3 慢性心衰患者能力、机会与动机因素及其对自护行为的影响分析

第六章 结论

1 研究结论

2 创新性

3 局限性

附图表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目的:
  依据能力、机会、动机一行为(COM-B)模型,探讨慢性心衰患者自护行为(包括自护维持和自护管理)的水平及其阻碍与促进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改善其自护行为提供借鉴。
  方法: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从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病房抽取321例慢性心衰患者开展问卷调查。数据收集采用心力衰竭自护指数、杜克活动状态指数、心衰疾病知识测试、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量表、多维度感知社会支持量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量表和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数据整理后,采用IBM SPSS20.0软件包与Mplus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慢性心衰患者自护维持得分范围为10.00~93.32分,平均为(48.42±15.86)分,低于70分者298例(92.8%);自护管理得分范围为10.00~95.00分,平均为(54.35±19.32)分,低于70分者243例(75.7%)。
  2.慢性心衰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和临床资料特征与自护行为有关。年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自护维持得分正相关,教育水平较低、从事体力劳动、人均月收入较低、居住于农村、心衰病程<6个月、心衰住院次数<3次、合并疾病数量<3个的患者自护维持得分低于教育水平较高、从事脑力劳动或退休/自由职业、人均月收入较高、居住于城镇、心衰病程≥6个月、心衰住院次数≥3次、合并疾病数量≥3个的患者(P<0.05或P<0.01)。LVEF与自护管理得分负相关,从事体力劳动、居住于农村、心衰病程<6个月、心衰住院次数<3次、NYHA心功能Ⅱ级的患者自护管理得分低于从事脑力劳动或退休/自由职业、居住于城镇、心衰病程≥6个月、心衰住院次数≥3次、NYHA心功能Ⅲ级和V级的患者(P<0.05或P<0.01)。
  3.慢性心衰患者功能状态平均得分为(18.27±1.90),与自护管理得分正相关(r=0.163,P<0.01)。心衰疾病知识平均得分为(4.02±2.05),与自护维持和自护管理得分均正相关(r=0.218,0.453,均P<0.01)。健康素养平均得分为(99.53±12.51),与自护维持和自护管理得分均正相关(r=0.407,0.161,均P<0.01)。社会支持平均得分为(64.71±7.41),与自护维持得分正相关(r=0.223,P<0.01)。社会经济地位平均得分为(9.84±2.95),与自护维持得分正相关(r=0.189,P<0.01)。自护信心平均得分为(57.09±13.42),与自护维持和自护管理得分均正相关(r=0.260,0.400,均P<0.01)。
  4.路径分析结果显示,健康素养、社会支持、自护信心和年龄对自护维持有直接影响,直接效应值依次为0.265、0.159、0.128和0.139;功能状态、心衰疾病知识、自护信心和LVEF对自护管理有直接影响,直接效应值依次为0.115、0.303、0.324和-0.133。心衰疾病知识、健康素养和社会支持还可以通过自护信心间接影响自护维持和自护管理。该模型可以解释自护维持27.2%的变异量和自护管理34.9%的变异量(R2=0.272,0.349)。
  5.拔靴法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自护信心在心衰疾病知识、健康素养、社会支持与自护维持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032、0.023和0.025;在心衰疾病知识、健康素养、社会支持与自护管理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075、0.054和0.058。以上中介效应均呈显著性。
  结论:
  1:慢性心衰患者的自护维持和自护管理水平较低,大多数患者的自护行为不足。
  2.慢性心衰患者的功能状态较差,心衰疾病知识较缺乏,健康素养和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自护信心水平较低,多数患者缺乏自护信心。
  3.慢性心衰患者的健康素养、社会支持、自护信心和年龄直接影响自护维持水平;患者的功能状态、心衰疾病知识、自护信心和LVEF直接影响自护管理水平。此外,心衰疾病知识、健康素养和社会支持间接影响(通过自护信心的中介作用)自护维持和自护管理水平。
  4.心衰疾病知识不足和自护信心缺乏是自护维持的阻碍因素;功能状态受损、心衰疾病知识不足和自护信心缺乏是自护管理的阻碍因素。高水平的健康素养和社会支持是自护维持和自护管理的促进因素。
  5.医护人员可采用COM-B模型为理论框架,将以上因素作为切入点,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的自护维持和自护管理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