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汉代至宋代文献辨伪的发展
【6h】

汉代至宋代文献辨伪的发展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古典文献辨伪学发展小史

第二节 前人研究成果

一、相关说明

二、前人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

一、论文缘起和研究范围

二、研究方法和写作方式

三、文章创新之处

四、写作难点

第二章 汉代至唐代的文献辨伪

第一节 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文献辨伪

一、两汉的文献辨伪

二、魏晋南北朝的文献辨伪

第二节 唐代的文献辨伪

一、陆德明、《隋书-经籍志》和孔颖达的文献辫伪

二、刘知几的文献辨伪

三、啖助、赵匡、韩愈的文献辨伪

四、柳宗元的文献辨伪

五、佛家文献的辨伪

六、其他

第三节 汉代至唐代文献辨伪理论发展脉络

一、汉代至唐代文献辨伪的发展及原因

二、汉代至唐代文献辨伪的发展特点

第三章 北宋的文献辨伪

第一节 北宋著名学者的文献辨伪

一、欧阳修的文献辨伪

二、程颢、程颐的文献辨伪

三、苏轼、苏辙的文献辨伪

四、《崇文总目》中的文献辨伪

五、叶梦得的文献辨伪

六、邵博、黄伯思的文献辨伪

第二节 北宋其他学者的文献辨伪

一、北宋前期学者的文献辨伪

二、北宋中晚期的文献辨伪

第三节 北宋文献辨伪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一、北宋文献辨伪的基本情况

二、北宋文献辨伪的特点

第四章 南宋的文献辨伪(上)

第一节 郑樵、洪迈的文献辨伪

一、郑樵的文献辨伪

二、洪迈的文献辨伪

第二节 晁公武、陈振孙的文献辨伪

一、晁公武、陈振孙文献辨伪在宋代文献辨伪中的地位

二、晁公武、陈振孙文献辨伪中的辨伪理论

三、晁公武、陈振孙文献辨伪的特点

四、晁公武、陈振孙文献辨伪中的成就和不足

第三节 朱熹的文献辨伪

一、朱熹考辨的书目

二、朱熹的文献辨伪方法

三、朱熹的文献辨伪特点

四、朱熹文献辨伪的成就和不足

第五章 南宋的文献辨伪(中)

第一节 叶适、高似孙的文献辨伪

一、叶适的文献辨伪

二、高似孙的文献辨伪

第二节 黄震的文献辨伪

一、黄震考辨的书目

二、黄震的文献辨伪方法

三、黄震文献辨伪的特点

四、黄震文献辨伪中的成就和不足

第三节 叶大庆、王应麟和《周氏涉笔》的文献辨伪

一、叶大庆的文献辨伪

二、王应麟的文献辨伪

三、《周氏涉笔》中的文献辨伪

第六章 南宋的文献辨伪(下)

第一节 南宋其他学者的文献辨伪

一、南宋前期文献辨伪学者

二、南宋中晚期的文献辨伪学者

三、南宋其他学者文献辨伪特点

第二节 南宋文献辨伪特点

一、开始出现大宗考辨文献的学者

二、经部文献辨伪不再是主流

三、文献辨伪理论的特点

四、文献辨伪中的不足之处

第三节 北宋和南宋文献辨伪之间的差距

一、北宋和南宋文献辨伪的表现

二、北宋和南宋文献辨伪差距的原因

结语

一、文献辨伪行为的发展

二、文献辨伪理论的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论文以朝代为纲,通过分析汉代至宋代各个时期不同学者的文献辨伪行为,并结合一定的数量分析,阐述了各个时期的文献辨伪情况,总结出文献辨伪在两汉至宋代各个朝代的不同发展特点。文章共分为六章七个大部分,其中第一章“绪论”和最后的“结语”为文章的背景介绍、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结论部分。除此之外,文章的第二、三、四、五、六章则分别是对两汉至宋代之间各个时代的文献辨伪情况进行叙述,体例相似。现对各部分的基本情况进行简单介绍。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三个部分:文献辨伪发展简史、前人研究成果、本文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文献辨伪发展简史简单叙述了文献辨伪这一学科从汉代至近代的发展概况,介绍了其在各个阶段的重要成果和发展特点。前人研究成果则只是针对前人对于本文的研究领域——汉代至宋代这一阶段的文献辨伪的研究成果,概括了学者对这一阶段文献辨伪方面重要的学者、书目和理论方法的研究。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则是对本文的研究领域和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本章主要采用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方式,以时代为经、以人物及其辨伪成果为纬,论述了汉代至宋代文献辨伪发展的基本情况。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叙述,该章厘清了本学科当前的研究情况、本文研究领域的背景并交代了文章的布局谋篇方式,为文章的进一步开展打下基础。
  第二章叙述了两汉至唐代的文献辨伪概况。该章分为两节:第一节分别论述了两汉、魏晋和唐代的文献辨伪情况,第二节分析了两汉至唐代的文献辨伪发展的特点及原因。第一部分介绍了这一时期比较突出的文献辨伪学者是汉代的刘向、马融、郑玄,魏晋的释道世、释僧祐、傅玄,唐代的孔颖达、刘知几和柳宗元。为了使这一时期文献辨伪情况更加直观,第二部分在不少地方以表格的方式呈现了文献辨伪的发展状况。
  第三章叙述了北宋的文献辨伪概况。这一章分为三节。第一节介绍了北宋比较重要的文献辨伪学者如欧阳修、程颢、程颐、苏轼、苏辙、叶梦得、黄伯思等人的文献辨伪。该部分主要考察了这些学者的文献辨伪书目、文献辨伪方法、文献辨伪中的成就和不足等。第二节分别按照时代先后介绍了北宋前期和中后期其他学者的文献辨伪,总结了其文献辨伪的特点。第三节通过对北宋所有文献辨伪学者文献辨伪行为的分析,论述了北宋文献辨伪较前代的发展状况、文献辨伪理论的特点、文献辨伪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等。
  第四、第五、第六章分别叙述了南宋时期的文献辨伪状况。由于南宋为文献辨伪发展的繁荣时期,该阶段出现了一批重要的文献辨伪学者。同时,从参与辨伪学者的总数来看,也较前代有很大的发展。因此,本文将南宋的文献辨伪阶段分为三章,分别介绍了这一时期的文献辨伪学者的文献辨伪行为及其总体特点。第四、第五章分别介绍了南宋文献辨伪中的重要学者,包括郑樵、洪迈、晁公武、陈振孙、朱熹、叶适、高似孙、黄震、叶大庆、王应麟等一大批学者。该部分的写作有基本的模式,即主要是根据这些学者的考辨书目、文献辨伪方法、文献辨伪特点、文献辨伪中的成就和不足等来行文。在具体的写作中,又会根据个人的特点作稍微调整,但整体上是遵循这一写作方式。在这些学者中,重点讨论的是晁公武、陈振孙、朱熹和黄震的文献辨伪,他们是促使南宋发文献辨伪走向繁荣的中坚力量。第六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了南宋其他文献辨伪学者的考辨行为,并分析了其特点;第二部分总结了南宋文献辨伪的特点。南宋是文献辨伪的繁荣时期,通过分析南宋文献辨伪学者的辨伪行为,并综合两汉至北宋的文献辨伪,得出南宋文献辨伪出现的新特点、新方法、新成就。同时,简要分析了这一时期文献辨伪的不足之处。
  结语对两汉至南宋的文献辨伪总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总结。该部分综合前面各章的分析、考辨、论述,对两汉至宋代各个阶段的文献辨伪情况进行了总结,认为两汉、魏晋南北朝、唐代、北宋和南宋分别为文献辨伪的发生期、缓慢发展期、快速上升期、平稳前进期和全面繁荣期,并对各个时代文献辨伪的特色进行了总结。

著录项

  • 作者

    苏金侠;

  •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大学;
  • 学科 中国古典文献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郑杰文;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图书学 ;
  • 关键词

    文献学; 辨伪工作; 汉代; 宋代;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