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法律原则的可废止性
【6h】

论法律原则的可废止性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一、可废止性的研究现状和理论背景

(一)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

2、国外研究

(二)理论背景

1、语用学转向

2、非形式逻辑的产生与发展

3、人工智能的兴起

二、可废止性概念界定

(一)可废止性概念

(二)可废止性与不确定性

(三)可废止性与非单调性

三、法律原则具有可废止性吗?

(一)卡斯滕-贝克尔对法律原则可废止性的认识

1、法律原则考虑到了所有的情境,不具有容纳例外的能力

2、例外也是法律原则适用的一部分

(二)从“泸州遗赠案”看法律原则可废止性的存在

四、法律原则具有可废止性的外在表现

(一)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之间的竞争导致法律原则的可废止

1、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冲突的原因

2、法律规则优先于法律原则得到适用

(二)法律原则之间的竞争导致法律原则可废止

1、法律原则之间冲突的原因

2、法律原则冲突的解决方式——衡量

五、法律原则具有可废止性的内在原因

(一)法的开放性

1、空缺结构

2、人能力的有限性

(二)法律规范的滞后性

(三)法律原则的特殊属性

1、法律原则不可能得到普遍直接适用

2、法律原则的产生方式决定其具有例外

(四)法律原则的适用方式

(五)法律事实的建构性

六、法律原则可废止性的积极意义及消极影响

(一)完善司法程序

(二)实现司法公正

(三)防止法律泛道德化

(四)导致司法非终局化和滥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关于可废止性的研究已经有悠久的历史,已有的研究成果十分的丰富。然而,这些研究更多地关注了法律推理中法律大、小前提和法律推理结果的可废止性,没有深入研究法律规范中的法律原则是否具有可废止性。法律原则是否具有可废止性呢?如果有可废止性又有什么样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原因?研究法律原则的可废止性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呢?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可以发现,法律原则是具有可废止性的。
  本文主要论述的是法律原则的可废止性。针对的观点主要来自于卡斯滕·贝克尔《规则、原则和可废止性》一文。他在文中将可废止性作为区分原则和规则的标准,认为法律原则具有不可废止性。而笔者对此持有不同观点,认为法律原则也具有可废止性。文章分为七个部分,包括理论背景、概念界定、法律原则具有可废止性的外在表现、内在原因、意义及危害。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的是可废止性的研究现状和理论背景,研究现状分为国内研究现状和国外研究现状,国内研究起步较晚,但是研究成果已经非常丰富,从2005年起,有期刊、论文、著作、会议论文大量涌现。在理论背景部分,本文从语用学、非形式逻辑、人工智能三个方面,论述可废止性的理论基石。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可废止性的基本概念和与其他相似概念的区分。可废止性不同于不确定性和非单调性,可废止性是指当前已知的语境下,根据当前情况所做出的判断是正确的、可接受的,但是由于新的条件的出现,对已有的结论进行否定和质疑,使得结论不再当然的正确。可废止性的一个特点就是溯及力,对于以前的判断具有否定效力。
  第三部分论述的是关于法律原则具有可废止性的疑问。贝克尔认为法律原则不具有可废止性,从对“泸州遗赠案”进行的分析得出法律具有可废止性的观点。最终通过反驳贝克尔观点,得到法律原则具有可废止性。
  第四部分介绍了法律原则具有可废止性的外在表现。法律原则具有可废止性,一般性的表现为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来两者间适用优先问题,实质上反映的是法律原则之间的优先适用问题。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冲突时,优先得到适用的是法律规则。但是,法律原则之间优先适用问题处理方式是衡量。法律规则的优先适用或适用时受主观影响的衡量方法,都导致法律原则具有可废止性。
  第五部分主要论述法律原则而具有可废止性的内在原因。分别从法的开放性、法律规范的滞后性、法律原则的特殊属性、法律原则的适用方式、法律事实的建构性五个方面阐述法律原则具有可废止性的内在原因。
  第六部分主要介绍了法律原则具有可废止性对于司法的意义和危害。法律原则具有可废止性有助于实现公平正义、完善司法程序、防止法律泛道德化,但也可能会导致滥诉等情形出现。
  第七部分为全文结论,法律原则具备可废止性。与法律规则相同,法律原则具备可废止性,可废止性不能作为区分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的标准。

著录项

  • 作者

    徐宁;

  •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大学;
  • 学科 法学理论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孙光宁;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理论;
  • 关键词

    法律原则; 可废止性; 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