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增加值贸易视角下中国与“一路”国家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比较研究
【6h】

增加值贸易视角下中国与“一路”国家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增加值贸易

1.2.2 出口竞争力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框架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

1.4.2 比较分析法

1.4.3 定量和定性分析法

1.5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2部分 文献综述

2.1 增加值贸易的相关研究

2.1.1 垂直专业化

2.1.2 增加值贸易的核算

2.1.3 增加值贸易的应用

2.2 出口竞争力的相关研究

2.2.1 评价指标的相关研究

2.2.2 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2.3 文献评述

第3部分 中国与“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出口的事实特征

3.1.1 出口规模

3.1.2 出口增长率

3.1.3 出口的世界地位

3.2 中国与“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出口结构

3.3 本章小结

第4部分 中国与“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比较

4.1 出口竞争力测算指标的建立

4.1.1 TC指数构建

4.1.2 RCA指数构建

4.2 测算结果比较

4.2.1 基于TC指数测算及结果比较

4.2.2 基于RCA指数测算及结果比较

4.3 本章小结

第5部分 中国与“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检验

5.1 模型设定

5.2 变量说明

5.2.1 被解释变量

5.2.2 解释变量

5.2.3 控制变量

5.3 回归结果与分析

5.3.1 估计结果

5.3.2 稳健性检验

5.4 本章小结

第6部分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相关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2013年10月,中国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路”)战略,截止目前,已有37个沿线国家与中国签订了相关合作协议。中国和大多数“一路”沿线国家为新兴经济体或发展中国家,其制造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并且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对中国与“一路”沿线国家的制造业进行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其次,中国与大多数“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处在价值链低端环节。虽然有些国家正在进行产业转型,想以此打破本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状态,但是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频频受到发达国家的阻碍,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开始实施“再工业化”的政策,使得这种阻碍加大,而“一路”倡议的提出成为了中国与“一路”沿线国家的制造业进行发展和转型的一个重大契机。因此,对中国与“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进行研究极具重要意义。此外,中国与沿线国家多为加工贸易国,使用传统贸易统计方法已无法真实反映一国贸易额,本文使用增加值贸易数据对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进行研究,使其结果更具真实性。
  首先,本文对增加值贸易及出口竞争力的有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总结评述,为后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目前来看,学者们大多从贸易产品、工业制成品、石油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角度并基于总值统计的方法对“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分析研究。相比之下,本文以增加值贸易数据对“一路”国家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进行研究。
  其次,本文使用OECD-TiVA数据库中的增加值贸易数据,得到1995-2011年的样本数据。首先从出口规模、出口增长率、各国出口的世界地位以及出口结构对中国和“一路”沿线国家的制造业概况进行了分析,以此对各国制造业有一个宏观的认识;然后,本文以贸易竞争力以及显示性比较优势这两个指数作为出口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对中国与“一路”沿线国家的制造业整体以及各个细分行业的出口竞争力的大小以及变化的趋势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中国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高于大部分“一路”沿线国家,但是在细分行业层面,中国与大多数“一路”沿线国家不存在极强的出口竞争,说明中国与“一路”国家在制造业上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
  再次,本文结合Porter的“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劳动生产率和技术水平)、需求条件(国内生产总值)、相关及支持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以及企业战略(外商直接投资)四个方面,并采用变系数回归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以此来分析各影响因素对中国以及“一路”国家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以及影响的差异程度,并在此基础上从替换被解释变量以及剔除特殊样本量这两个方面进行稳健性检验。
  最后,本文总结了比较研究结果以及实证分析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与“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的发展从优势产业互补、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及制定合理的贸易政策这四个方面进行了政策建议的提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