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货币政策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
【6h】

货币政策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本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1.3.1 本文的创新点

1.3.2 本文的不足之处

2.1.1 货币政策

2.1.2 商业银行风险

2.1.3 银行风险承担

2.2 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研究

2.2.1 货币价格渠道

2.2.2 资产价格渠道

2.2.3 信贷渠道

2.3 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理论和实证研究

2.3.1 国外关于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研究

2.3.2 国内关于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研究

2.4 货币政策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机理

2.4.1 收入、估值与现金流效应

2.4.2 追逐收益效应

2.4.3 习惯形成效应

2.4.4 中央银行沟通反馈效应

第三章 变量选取及数据描述

3.1.1 银行风险承担代理变量选取

3.1.2 货币政策代理变量选取

3.1.3 宏观环境控制变量选取

3.1.4 银行微观控制变量选取

3.2 样本数据来源及处理

3.3 数据统计描述

4.1 实证方法的介绍

4.2 我国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存在性检验

4.2.1 模型构建

4.2.2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4.3 我国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的异质性检验

4.3.1 模型构建

4.3.2 交叉项数据的统计性描述

4.3.3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4.4 稳健性检验

4.4.2 基于控制变量的稳健性检验

5.1 结论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使得学者们开始意识到长期的低利率等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导致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次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是由于金融机构不断地承担更多的风险所致。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待货币政策的风险态度引起了学者的关注,因此关于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银行的经营者和货币当局的制定者都有指导意义。根据此研究背景,本文先从概念上对货币政策、商业银行风险及风险承担进行了界定,通过对国内外的文献进行梳理,整理了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并对银行的风险承担的四种传导效应做出了描述。
  在实证检验方面,本文基于2007年至2016年十年间我国二十家上市银行的财务数据,并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银行风险承担及货币政策的代理变量,用不良贷款率作为主被解释变量并选取拨备覆盖率来进行稳健性检验,货币政策代理变量的选取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选取了两个数量型货币工具及一个价格型货币工具。通过增加控制变量,该风险承担渠道还要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和银行自身特征的影响。通过系统GMM的方法检验了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存在性和异质性,使得理论分析部分的追逐收益效应、习惯形成效应及收入、估值与现金流效应等得到了验证。检验结果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会使得我国的银行风险承担水平提高,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行为具有延续性,而且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及存贷款比对该传导渠道具有抵御作用。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包括货币政策的调整,加强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部门的合作与沟通,将货币政策的制定纳入我国宏观审慎的制度中等,来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应对能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