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同转移患者血浆EGFR基因突变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
【6h】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同转移患者血浆EGFR基因突变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论文正文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同转移患者血浆EGFR基因突变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

前言

第一部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EGFR基因突变状态与患者不同转移相关性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第二部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同转移患者血浆EGFR突变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循环游离DNA中EGFR突变检测应用和意义

综述二非小细胞肺癌EGFR突变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EGFR基因突变状态与患者不同转移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不同转移患者血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EGFR突变与晚期NSCLC临床参数的相关性,为阐明晚期NSCLC不同转移患者的EGFR突变特点及探讨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1.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和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晚期NSCLC患者,采集清晨空腹全血10ml,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thylenediamine tetraacetic acid-K2,EDTA-K2)抗凝,血液采集后2小时内离心(2,0009,10 min)分离血浆,-80℃保存。收集其中24例接受手术治疗或穿刺活检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保存于-80℃低温冰箱。 2.利用血浆、组织DNA分离试剂盒提取血浆及组织中DNA,扩增阻滞突变系统聚合酶链式反应(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 polymerase chainreaction,ARMS-PCR)方法检测血浆及组织中EGFR基因(19-Del、21-L858R和20-T790M)突变情况,比较血浆和组织EGFR突变检测的一致性。分析105例晚期NSCLC不同转移患者血浆EGFR基因突变情况,应用x2检验分析EGFR基因突变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血浆和组织EGFR突变具有一致性:24例晚期NSCLC患者血浆EGFR总突变率为41.6%(10/24),组织EGFR总突变率为50.0%(12/24)。血浆EGFR19-Del突变率为12.5%(3/24),EGFR21-L858R突变率为29.17%(7/24),EGFR20-T790M突变率为0%(0/24)。组织EGFR19-Del突变率为16.67%(4/24),EGFR21-L858R突变率为33.33%(8/24),EGFR20-T790M突变率为0%(0/24)。血浆和组织EGFR突变检测结果一致性为71.43%。 2.骨转移组和胸膜转移组血浆EGFR21-L858R突变率高于EGFR19-Del和20-T790M:晚期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组、骨转移组、胸膜转移组、脑转移组EGFR突变率分别为15.15%(5/33),43.59%(17/39),45.00%(9/20),69.23%(9/13)。其中骨转移组EGFR21-L858R突变率明显高于EGFR19-Del(P=0.021)和20-T790M(P=0.003);而胸膜转移组EGFR突变类型主要是EGFR21-L858R,其突变率明显高于EGFR19-Del(P=0.038)和20-T790M(P=0.0075);脑转移组EGFR19-Del和21-L858R突变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淋巴结转移组EGFR各突变类型突变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 3.EGFR突变与患者临床参数具有明显相关性:EGFR突变与患者性别、脑转移具有相关性:女性患者EGFR突变率(63.64%)明显高于男性患者(21.31%)(P<0.001),脑转移组EGFR突变率(69.23%)高于非脑转移组(33.70%)(P=0.014);EGFR19-Del突变与患者临床分期、脑转移具有相关性:临床Ⅲ期NSCLC患者EGFR19-Del突变率(2.41%)低于临床Ⅳ期NSCLC患者(45.45%)(P=0.001),脑转移患者中EGFR19-Del突变率(38.46%)高于未发生脑转移患者(7.61%)(P=0.001);EGFR21-L858R突变与患者性别具有相关性:男性患者中EGFR21-L858R突变率(9.84%)低于女性患者(47.73%)(P=0.001)。 结论: 血浆EGFR突变检测结果与组织一致性较高,对于无法获得足够组织标本进行EGFR突变检测的晚期NSCLC患者,血浆检测可以成为检测EGFR突变的替代方法。EGFR19-Del突变、21-L858R突变与晚期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提示EGFR19-Del突变、21-L858R突变可能作为预判晚期NSCLC转移的标志物,并为晚期NSCLC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策略提供理论参考。 第二部分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同转移患者血浆EGFR突变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晚期NSCLC不同转移患者的临床参数、EGFR基因突变、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125,CA125)、细胞角蛋白片段21-1(cytokeratin fragment211,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en-spezifische enolase,NSE)和唾液酸(sialic acid,SA)肿瘤标志物的关系,探索血清中肿瘤标志物能否用于预判晚期NSCLC转移和EGFR突变类型。 方法: 1.标本采集: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置于真空采血管,待血液充分凝固后,3,000 r/min、10 min离心分离血清,-80℃冰箱保存。 2.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2015年1月-2017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和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晚期NSCLC患者血清CEA、CA125、CYFRA21-1、NSE和SA水平。 3.EGFR各突变类型组、各转移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浓度用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两组数据间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多组数据间的比较。 结果: 1.骨转移组血清CEA水平明显高于胸膜转移和脑转移组:通过比较不同转移组间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发现骨转移组血清CEA水平(57.180 ng/ml(11.000,166.590))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组(22.720 ng/ml(6.760,35.410)),胸膜转移组(18.560 ng/ml(11.800,71.040))和脑转移组(8.450 ng/ml(3.510,50.550))(P=0.031),胸膜转移组和脑转移组血清CEA水平高于淋巴结转移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淋巴结转移组、骨转移组、胸膜转移组、脑转移组的CA125水平未见明显差异(P>0.05);各转移组间CYFRA21-1未见明显差异(P>0.05);各转移组间NSE水平亦无明显改变;此外各组间SA水平未检测到明显改变(P>0.05)。 2.EGFR21-L858R突变组血清CEA水平升高:EGFR突变组CEA(29.26ng/ml(14.98,163.88))水平明显高于未突变组(16.68 ng/ml(6.48,43.38))(P=0.006)。进一步分别对EGFR不同突变类型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关系分析显示:EGFR21-L858R突变组血清CEA水平(62.89 ng/ml(15.64,166.34))高于未突变组(16.68 ng/ml(6.48,43.38))(P=0.003),而EGFR21-L858R突变组与未突变组CYFRA21-1、CA125、NSE、S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此外,EGFR19-Del突变组与未突变组相比,CEA、CYFRA21-1、CA125、NSE、SA水平无明显差异。 3.骨转移EGFR突变组和胸膜转移EGFR突变组血清CA125水平高于脑转移EGFR突变组:我们对EGFR突变的41例晚期NSCLC患者按不同转移进行分组,比较各组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发现骨转移EGFR突变组和胸膜转移EGFR突变组血清CA125水平分别为(47.450 U/ml(25.998,103.025)和(66.300U/ml(38.250,132.450))明显高于脑转移EGFR突变组(19.900 U/ml(8.725,30.230))(P=0.027);而CEA、CYFRA21-1、NSE、SA肿瘤标志物浓度在不同转移部位EGFR突变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 结论: 骨转移组血清CEA水平高于胸膜转移组和脑转移组,并且血清CEA与晚期NSCLC患者EGFR21-L858R突变相关,提示血清CEA可能作为预判晚期NSCLC骨转移和预测患者EGFR21-L858R突变的潜在标志物;骨转移EGFR突变组和胸膜转移EGFR突变组血清CA125水平分别高于脑转移EGFR突变组,提示发生骨转移或胸膜转移的晚期NSCLC患者,CA125升高提示发生EGFR突变的可能。但CEA和CA125作为预判晚期NSCLC转移和EGFR突变类型的潜在标志物应用于临床的可行性仍需进一步验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