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远程缺血预处理对ACS患者PCI术后心肌保护、对比剂肾病及预后的研究
【6h】

远程缺血预处理对ACS患者PCI术后心肌保护、对比剂肾病及预后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远程缺血预处理对ACS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内皮损伤、炎症反应及预后的临床研究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远程缺血预处理对ACS患者PCI术后对比剂肾病及预后的临床研究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 远程缺血预处理的研究进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

英文文章1

英文文章2

展开▼

摘要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 远程缺血预处理对ACS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内皮损伤、炎症反应及预后的临床研究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CHD)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且日趋低龄化,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是冠心病中危及生命的一种重要类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远程缺血预处理(RIPC)源于缺血预处理(IPC),近年来发现其同样具有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目前RIPC针对ACS患者的临床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RIPC对ACS患者PCI术后心肌再灌注损伤和炎症反应的研究未见报道,RIPC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仍有待评价。 目的: 本研究旨在对ACS患者PCI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内皮损伤标志物: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血管炎症反应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髓过氧化物酶(MP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同时对PCI术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进行随访并记录,探讨RIPC对ACS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内皮功能损伤、血管炎症反应及预后的影响,为RIPC在行PCI治疗的ACS患者中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为深入研究RIPC的心脏保护机制奠定基础。 方法: 选择在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于泰安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行PCI治疗的ACS患者共33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RIPC组164例和对照组172例。RIPC组在PCI手术前2h应用远程缺血预处理训练仪(深圳市华盈泰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给予患者上肢5min缺血(压力保持为200mmHg)/5min再灌的5次循环处理,对照组不作处理。应用免疫抑制法、免疫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两组患者PCI术前和术后12h、24h的CK-MB、cTnI、vWF、sICAM-1、sVCAM-1、hs-CRP、MPO及SOD水平,随访6个月并记录术后MACE(因心绞痛再次入院、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死亡)的发生情况。研究中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计量资料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对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性的连续变量采用t检验;由Levene方差齐性检验得出的方差不齐的数据采用校正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百分率表示,组间率或构成比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两组PCI前后CK-MB、cTnI、vWF、sICAM-1、sVCAM-1、hs-CRP、MPO、SOD的比较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各组内时间点之间的两两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各时间点组间的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如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RIPC组与对照组进行基线比较,两组在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吸烟等、既往病史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相关化验检查情况、临床药物应用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两组患者在病变血管部位、ACC/AHA分型、球囊扩张情况、支架植入数量、术后TIMI血流、支架脱落或位置不当、对比剂用量及术后抗栓抗凝药物应用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1、ACS患者PCI术前应用RIPC,安全有效且临床可行性强。 2、RIPC可以减轻ACS患者PCI术后心肌再灌注损伤、血管内皮损伤及炎症反应,改善冠状动脉无复流及心肌微循环。 3、RIPC对ACS患者PCI术后的心脏保护机制可能与通过内源性途径降低术后的CK-MB、cTnI、vWF、sICAM-1、sVCAM-1、MPO、hs-CRP水平,升高术后SOD水平有关,为RIPC在ACS患者PCI术前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4、RIPC未能减少ACS患者PCI术后6个月内MACE的发生。 第二部分远程缺血预处理对ACS患者PCI术后对比剂肾病及预后的临床研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治疗冠心病尤其是ACS患者的主要手段,目前动物实验研究证实RIPC能减轻小鼠缺血心肌的再灌注损伤,国内外对CIN的预防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并且RIPC对于ACS患者围手术期CIN的预防研究尚未有临床报道。 目的: 本研究纳入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ACS患者,检测手术前后肾脏损伤标记物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及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变化水平,同时随访记录术后6个月主要不良肾脏事件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评价RIPC对ACS患者介入术后CIN的预防作用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CIN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为临床应用RIPC预防CIN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泰安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并择期行CAG或PCI治疗的ACS患者4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RIPC组200例和对照组208例。其中RIPC组在CAG或PCI前2h利用远程缺血预处理治疗仪给予患者上肢5min缺血(压力保持为200mmHg)/5min再灌的5次循环处理,对照组不作干预处理。采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两组患者入院后的临床用药情况、病变血管特征和术中对比剂用量等。所有患者在CAG或PCI前均进行标准水化治疗(术前12h至术后12h静脉输注0.9%氯化钠1.0ml/kg/h),分别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PCI术前Scr、eGFR、CysC、β2-MG、NGAL和术后4h、24h NGAL,术后24h、72h Scr、eGFR、CysC、β2-MG水平,计算两组患者CIN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CIN的发生情况,完成6个月的随访并统计术后6个月主要不良肾脏事件和MACE的发生情况。依据CIN发生与否,将患者分为CIN组48例及非CIN组3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观察CIN组CAG或PCI前后肾功能变化情况;对两组患者进行CIN危险因素的单变量及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IN发生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 结果: 1、RIPC组与对照组临床基线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等一般情况、既往合并疾病、术前化验检查、临床用药、CAG病变特征、对比剂的剂量、支架植入数量及术后抗栓药物使用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RIPC组和对照组共发生CIN48例,其中RIPC组13例,对照组35例,RIPC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75,P=0.001)。其中仅实施CAG的患者,CIN发生率RIPC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46,P=0.009)。实施PCI的患者中RIPC组CIN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49,P=0.029)。对照组内,PCI患者CIN发生率明显高于CAG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15,P=0.022)。RIPC组内,PCI患者CIN发生率明显高于CAG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63,P=0.029)。 3、两组患者肾功能损伤指标水平比较 经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损伤指标Scr、eGFR、CysC、β2-MG、NGA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26.628,P<0.001;F分组=5.368,P=0.021;F分组=152.198,P<0.001;F分组=27.663,P<0.001;F分组=13.014,P<0.001);各指标水平在不同时间测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44.638,P<0.001;F时间=30.462,P<0.001;F时间=313.557,P<0.001;F时间=12.307,P<0.001;F时间=53.778,P<0.001);Scr、CysC、β2-MG、NGAL水平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因分组不同而不同(F分组×时间=13.299,P<0.001;F分组×时间=88.580,P<0.001;F分组×时间=8.266,P<0.001;F分组×时间=9.320,P<0.001)。 结论: 1、ACS患者术前应用RIPC是安全有效的,具有临床可行性。 2、RIPC可以减轻ACS患者CAG或PCI术后肾功能的损害程度,减少CIN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3、糖尿病史、肾功能不全、对比剂用量是CI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应用RIPC是预防CIN发生的保护因素。 4、RIPC预防ACS患者术后CIN的发生可能与通过降低术后Scr、CysC、β2-MG、NGAL水平有关。 5、RIPC未减少ACS患者术后6个月内主要不良肾脏事件和MACE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