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血清C3、C5、ASP表达与脂肪肝脂质代谢紊乱相关性研究
【6h】

血清C3、C5、ASP表达与脂肪肝脂质代谢紊乱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插图和附表清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 略 语 表

1 前言

1.1 补体机制与脂肪肝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对象与方法

2.2 统计学分析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NC组、单纯高脂血症组、轻中重度FLD组之间各项肝功指标及血清补体C3、C5、ASP的比较

3.2 NC组、FLD转氨酶正常组、FLD转氨酶升高组各项肝功指标及血清补体C3、C5、ASP的比较

3.3 FLD血清补体C3、C5、ASP与WHR、BMI、GGT、TG、TC、IDL的相关分析(相关系数r)

3.4 NC 组、单纯高脂血症组、轻中重度FLD组之间年龄的比较

3.5 NC 组、FLD转氨酶正常组、FLD转氨酶升高组之间年龄的比较

4 讨论

4.1 补体C3在肝脂肪变性及脂质沉积中的作用分析

4.2 补体C3、C5激活在脂肪肝是否炎性损害的相关作用分析

4.3 酰化刺激蛋白(acylation stimulating protein)在脂代谢中相关作用的分析

4.4 血清C3、C5、ASP是否在脂肪肝发病机制中存在相关性的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 者 简 介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C3、C5及酰化刺激蛋白ASP与脂肪肝脂质沉积及肝脏炎性损伤的发生发展关系,确定不同病变程度中补体C3、C5及ASP浓度变化规律,观察其相关性,了解其在脂肪肝发病机理中可能的作用及临床意义。为其研究成果的应用奠定基础。
  方法:依照2010年脂肪肝诊断指南筛选出病例组,并将其分为轻、中、重三组共90例,并设立正常对照组(NC组)及单纯高脂血症组各45例。并将病例组依照谷丙转氨酶(ALT)是否正常分为FLD转氨酶正常组、FLD转氨酶升高组,并设立健康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入选者血清补体C3、C5、ASP的含量,以及生化方法检测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GGT)、低密度脂蛋白(IDL)的水平,测量身高、体重、腹围、臀围,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公式: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BMI分别在25-30kg/m2和大于等于30kg/m2被认为是超重和肥胖)及腰臀比(WR)。数据处理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实验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方差齐性时)或Dunnett’T3(方差不齐时)检验。数据间的相互关系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回归,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NC组、单纯高脂血症组、轻中重度FLD组之间各项肝功指标及血清补体C3、C5、ASP的结果比较:(1)轻中重度FLD组之间血清补体C3的水平与N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单纯高脂血症组血清补体C3的水平与N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中重度FLD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轻中重度FLD组之间血清补体C5的水平与N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轻度与重度,重度与中度有显著差异(P<0.05);单纯高脂血症组血清补体C5的水平与NC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轻中重度FLD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3)轻中重度FLD组之间血清ASP的水平与N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单纯高脂血症组血清ASP的水平与N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单纯高脂血症组血清ASP的水平与重度FLD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4)FLD患者血清TG、TC、WHR、低密度脂蛋白及BMI与NC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轻重度FLD组TC与单纯高脂血症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轻中重度FLD组WHR与单纯高脂血症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NC组、FLD转氨酶正常组、FLD转氨酶升高组各项肝功指标及血清补体C3、C5、ASP的结果比较:(1)脂肪肝转氨酶正常组及升高组血清补体C3的水平与N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脂肪肝转氨酶正常组及升高组血清补体C5的水平与N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3)脂肪肝转氨酶正常组及升高组血清ASP的水平与N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4)脂肪肝患者血清TG、TC、低密度脂蛋白及BMI与NC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3、(1)FLD患者血清TG及BMI与补体C3具有相关性(P<0.05);(2)FLD患者血清TG与ASP具有相关性(P<0.05),BMI与ASP具有相关性(P<0.01)。(3)FLD患者血清C3、C5、ASP之间具有相关性(P均<0.01)。
  结论:补体C3、ASP可以做为脂肪肝诊断的血清学指标判断脂肪肝病变程度,并做为临床指标动态观察脂肪肝严重程度及判断其转归的指标,而补体C5可能是脂肪肝肝损害诊断的辅助血清学指标,为进一步认识血浆脂质、脂蛋白和游离脂肪酸代谢及脂肪肝肝损伤发病机制提供新的视野,同时在预防及治疗脂肪肝方面开辟新的思路与方法。

著录项

  • 作者

    刘永安;

  • 作者单位

    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

  • 授予单位 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
  • 学科 内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杨耀娴;
  • 年度 2013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575.502;
  • 关键词

    脂肪肝; 脂质代谢紊乱; 血清补体; 酰化刺激蛋白; 表达调控;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