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明清山东杂剧传奇研究
【6h】

明清山东杂剧传奇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点

六、研究意义

第一章明清山东杂剧传奇概说

第一节明清山东杂剧传奇的文本考辨

明代戏曲目

清代戏曲目

第二节明清山东杂剧的发展概况

一、元代的山东杂剧

二、明前期的山东杂剧

三、明中后期的山东杂剧

四、清前期的山东杂剧

五、清中后期的山东杂剧

第三节明清山东传奇的发展概况

一、明代的山东传奇

二、清前期的山东传奇

三、清中后期的山东传奇

小结

第二章明清山东杂剧传奇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第一节对科举制度的评价

第二节对建功立业的追求

第三节对今生来世的取舍

第四节对儒侠人格的向往

第五节对立言著述的选择

小结

第三章明清山东杂剧传奇对传统道德的反思

第一节谈忠

一、权奸殃国民,忠良忧社稷

二、专心投水浒,回首望天朝

三、萧条异代臣,几许林泉客

第二节说节

一、纲常风月两堪称

二、坚心守情不守节

三、关乎性命暂相随

四、冲犯天理张人欲

五、纤纤粉黛具雄心

小结

第四章明清山东杂剧传奇叙事的虚实

第一节明清山东杂剧叙事的虚实

一、虚饰言情与说道

二、游戏成文聊寓言

三、聊将史笔写家门

第二节明清山东传奇叙事的虚实

一、传奇无实,大半寓言

二、子虚乌有,劈空造出——虚写

三、事有所本,损益缘饰——改写

四、偏于真人前说假话——撰写

五、本于载籍,班班可考——实写

小结

第五章明清山东杂剧传奇的语言雅俗风格

第一节明清山东杂剧的语言风格演变

一、珠玑语唾自然流

二、词宜明白不难知

三、锦心绣口篏玲珑

四、本色填词不用文

第二节明清山东传奇的语言风格演变

一、联金缀玉成新传

二、半雅半俗谐观听

三、腹有诗书用自然

小结

余论明清山东杂剧传奇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本文以明清时期山东杂剧传奇为研究对象。这一研究对象有着充分的学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首先,明清山东杂剧传奇有深厚的文化蕴含为基础,有著名的作家作品及文学群体作支撑,有不同时期、不同戏曲样式、不同文体特征的发展演变为其增色。在明清长达五百多年的漫长岁月中,生动地演示了中国戏曲这一艺术形态发展的整个动态历史进程,为我们立体地反观中国戏曲发展的历史及特征,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视角和颇为重要的参照系。其次,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齐鲁文化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化系统,成为学术界广泛关注的一个研究对象,但在齐鲁文化和儒家文化的各类研究中,人们大多忽略了山东古典戏曲的研究功能。因此从明清山东杂剧传奇这一本体入手,审视与解读山东本土文化——齐鲁文化,给它一个较为客观的定位,颇有意义。再者,通过从历史的、文化的、文体的、审美的多个层面,总结和评述明清山东杂剧传奇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促进和推动今天的山东戏曲事业的繁荣发展,对于深化人们的文化思考和加强人们的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迄今为止关于明清山东杂剧传奇的专门性研究文献寥寥无几,而且多数限于对作家作品所构成的“史”的一般性描述上。间接性的研究文献则主要集中于李开先、孔尚任这类戏曲大家和戏曲史上著名的元代东平作家群及当前影响较大的剧种山东梆子、吕剧上。因此进一步全面深入地横向对比、纵向考察明清山东杂剧传奇的人文精神、审美特征及其历史演变和文化内蕴,对于当前这一领域的研究来说,无疑具有补漏填缺的意义。 本文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一是归纳、辨析明清山东杂剧传奇与主流戏曲文学的异同及明清山东杂剧与传奇这两种特定的戏曲文学样式之间的异同;二是深入发掘明清山东杂剧传奇在人文精神、审美特征方面历史演变的具体状貌及文化内蕴;三是勾稽、考辨整理明清山东戏曲作家的生平经历,戏曲剧本的收藏著录、版本辑佚等。本文正文包括五章:第一章《明清山东杂剧传奇概说》,主要是厘清明清山东杂剧传奇作家、作品的基本文献材料,概括性地描述其历史发展过程、基本趋势等。第二章《明清山东杂剧传奇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第三章《明清山东杂剧传奇对传统道德的反思》,分别探讨明清山东杂剧传奇对人生价值和传统道德中的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考与取向,并从地域历史文化的传承上追根溯源,从现实社会文化的浸染上阐释其动因。第四章《明清山东杂剧传奇对叙事虚实问题的探索》和第五章《明清山东杂剧传奇的语言雅俗风格》,分别描述明清山东杂剧传奇在叙事虚实和语言雅俗两个层面上的动态演变历程,揭示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与文化功能。 本文遵循三种基本的研究方法,即比较研究方法、文化学方法和文献学方法。第一,本文一方面将明清山东杂剧传奇与同时代的主流戏曲作品进行比较,另一方面还始终注意将明清山东杂剧与传奇这两种不同的戏曲文学体裁进行比较,力图既能够准确地勾勒出这一地域戏曲文学的基本特点,又能明晰的厘清这两种独特的古典戏曲体裁各自不同的基本特点。第二,本文尽可能贯穿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力图在明清时期整体文化变迁和地域文化变迁的文化情境中,深入地考察明清山东杂剧、传奇这两种戏曲文体演化的具体状貌及其文化内蕴。第三,本文还采用文献学方法,对明清山东杂剧传奇作家作品的基本文献资料进行整理与考证,力求资料丰富,著录详实,考证得当,实事求是,不盲从已有著述。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首先,本文是对明清山东杂剧传奇进行的整体性、专门性研究,学界还极少有研究者把它作为一个整体,从地域文学的角度去观照它,这反映出学术界对它的冷淡和轻视。涉足此弃置领域或前人研究未及注意之处,可视为本文较有新意的地方。其次,本文以文化学、文献学和比较研究为基本研究方法,将地域文化传统与时代文化氛围相结合、将历史描述与理论探讨相结合,着重揭示明清山东杂剧传奇在人文精神和审美特征方面的文化含蕴,并做出价值判断以观照古今,这对于此领域的研究来说似应有创新之处。再次,针对目前关于古代山东戏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大家名作,而名声较微甚或毫无名气的作家作品多是被付诸阙如或轻轻带过的情况,笔者从众多方志文献中搜访出不少非主流的作家作品材料。虽然不能穷究所有明清山东戏曲作家的活动及其作品,但如果能够对尽可能多的作家、剧作予以分析,就必然会越来越有可能接近全部的事实。 通过对明清山东杂剧传奇在数百年的历史演进过程的研究,笔者认为明清山东杂剧传奇的艺术精神、美学内涵和特征的变化并不是均衡的,而往往是参差不齐的;并不是线形的,而往往是循环往复的;既与主流戏曲文学有交合处,又与之多有悖离点。这种不均衡性、非线形性和交叉悖离的特点,构成了明清山东杂剧传奇的复杂状貌。但是另一方面,明清山东杂剧传奇的历史发展趋向又是有章可循的,它在整体上仍然鲜明地体现了齐鲁文化精神,并具有一般文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最终暗合着中国古典文化在明清时期由盛而衰的历史发展趋向。总体上说,明清山东杂剧传奇具有这些特点:关注现实、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以儒为主、儒道结合的思想情怀;以人为本、俯仰天地的人文关怀;执两用中、重情尚理的中和之美;创新求变的创作追求;包容雅俗的浑灏大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