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爱”与“心”的启示:克里希那穆提“人格自性”说的美学观照
【6h】

“爱”与“心”的启示:克里希那穆提“人格自性”说的美学观照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一)背景与研究现状

(二)论题的提出和逻辑关系

(三)研究方法暨“文化人格美学”的视角

一、“人格自性”的内涵

(一)肇始:克里希那穆提对人类生存忧患的反思

(二)何谓自性与人格自性

1、“自性”诸家说与“点亮自性之光”

2、人格自性是对“自性之光”和“文化美学人格”的有机整合

二、人格自性和“爱”与“心”的关系统一

(一)“爱”与“心”统一于美的意味

(二)“自由心灵”和“与爱相逢”的过程就是人格自性的过程

1、对权威的否定与对自我(开放的心灵)的认识

2、对经验(陈旧的知识)的摒弃和对当下的观察

3、对失序(混乱和冲突)的批判和对创新秩序的发现

4、对恐惧(欲望)的辨识和对爱(慈悲)的觉察

三、人格自性的当代意义

(一)对于“人格自性”现实意义的省思

(二)与克里希那穆提相逢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作为20世纪最卓越的心灵导师之一,基督·克里希那穆提(JidduKrishnamurti)一生的言行都皆在帮助人类从恐惧和无明中解脱,体悟慈悲与至乐的境界。他的核心思想包括主张“真理是无路之国度”,人既不能通过模式化教条化的规范发现真理,也不能真正掌握真理,但人可以与真理相逢,并且可以无时无刻不与真理相逢在当下。这需要每个人都要成为“自己的主人,自己的光”,开放心灵,“点亮自性之光”,带着自己的经验教训去接触真理,不借助任何中介,不轻信不盲从,去观察现实生活的种种情境,从中开掘自己的智慧,破除个人已知的牢笼,去除成见,从约定俗成概念的误区中解脱,发现生命的真相,实现现实人生的幸福,而唯有个人意识的转变,才能为社会的进步发展带来根本的推动力量。他的教说指向着“如何去思考”,这也是一场“无声的革命”:对自我的认识,和对恐惧的超越,并继而发现和体会生活中的美,进入爱和幸福的当下。 对于国内学界,克里希那穆提可以说尚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思想者,仅在教育学的角度对他的只言片语稍有涉猎,对其思想进行的美学研究严重缺席。克里希那穆提在理论上的重要贡献,是不仅破除了长久以来的美学研究“我—他”的主被动关系视角,以“我—你”的互动审美关系为思想原则,而且将“我—你”关系深化发展,使这一互动同在的关系应用于人与其自身的对话,给我们带来启发:关系本体的顺利建构包括其意义的发挥,都离不开人类个体人格的“自性”或日“自明”,“人格自性”是对关系本体论有基础性影响的美学范畴。本文即尝试以“文化人格美学”的理论视角,着眼于克里希那穆提对于“人格自性”这一范畴的阐释,对其既深刻切入人生现实又富有超越性的哲学美学思想进行探析,以期从中发掘出个体生命的自在状态追求和现实生活的美学关系。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探讨。第一部分重点分析“人格自性’”的内涵;第二部分为主体部分,从克里希那穆提思想中核心的两个范畴即“心”和“爱”切入,展开探讨“人格自性”的外延,分析其美学意味和在现实实践中的可能;第三部分简单探讨“人格自性”对于当下所具有的现实及理论意义与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