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古代游学的历史考察与反思
【6h】

中国古代游学的历史考察与反思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一、游学含义论析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游学与留学概念辨析

二、古代游学概述

(一)游学的理论

(二)游学的主体

(三)游学的价值

三、古代游学的历史考察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游学

(二)秦汉时代的游学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游学

(四)隋唐时代的游学

(五)两宋时期的游学

(六)元代的游学

(七)明清时代的游学

四、中国古代游学的反思

(一)宽松的政治环境,是游学兴盛的基本保证

(二)浓厚的学术氛围,是游学繁荣的深厚根基

五、游学考察的当今启示

(一)确立理念:催生游学的基本前提

(二)鼓励流动:激发游学的必要动力

(三)订立制度:保障游学的关键条件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游学作为古代社会士人、僧侣、贵族子弟等一种远道寻师求学、传播学术思想的重要文化活动,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广泛的影响,儒、道、佛三家都曾对此作过详细的阐述。儒家的“仁学之游”与“比德之游”,道家的“逍遥游”以及佛家对游学重要性的阐释共同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代游学理论。古代游学的主体主要有士人阶层、僧侣阶层以及贵族子弟等。游学一方面作为他们通晓经术、拜访名师、学而优则仕的一种途径,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成就了一批儒学大师,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稳定。
   游学出现和形成是在“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时期。在重视经学的汉代,“经学”和“游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到了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玄游”、“仙游”、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