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陈献章“自得之学”思想研究
【6h】

陈献章“自得之学”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说明

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前言

一、陈献章"自得之学"的内涵与渊源

(一)"自得之学"的内涵

(二)"自得之学"的学术渊源

1.原始儒家思想

2.宋代儒家思想

3.道家思想

二、陈献章"自得之学"的实现方法

(一)"自得之学"的理论基础

(二)实现"自得之学"的方法

1.静坐

2.贵疑

3.觉悟

(三)陈献章"自得之学"的目的

三、陈献章"自得之学"的重要意义

(一)"自得之学"的历史意义

(二)"自得之学"的教育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陈献章(1428-1500),明代心学奠基人,创“自得之学”,立江门学派,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但是,无论从其哲学思想引起关注的广泛性还是从研究的深入性来看,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大空间。鉴于陈献章哲学思想的重要学术价值,笔者试图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其哲学思想中选取“自得之学”这一学说,并对该学说作还原性研究。本文拟通过对陈献章“自得之学”思想脉络的梳理,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关于“自得之学”的哲学架构,更加清晰地展现其“自得之学”的独特魅力,并对其产生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首先,文章点明陈献章“自得之学”的内涵,指出所谓“自得之学”,就是要不依赖于外界事物,不为耳目见闻所左右,不为任何世俗所影响,强调“勿助勿忘”,一心向内求索,专心于自我体认,感悟,以求把握自然运动的规律,领略鸢飞鱼跃的自然之机,达到物我两忘,相忘于江湖的道德境界。同时,文章还对其学说的学术渊源进行追溯,分析得出,陈献章这一学说乃是受了原始儒家思想、宋代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的熏陶。其次,文章对陈献章这一“自得之学”如何实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文章指出,陈献章是以“道为本”、“心具万理”、“道通于物”的“道”论为其“自得之学”思想的理论基础,通过“静坐”、“贵疑”、“觉悟”一系列路径和方法,达到“心”与“道”的凑泊吻合,融于自然,进入浩然自得的理想境界,实现“自得之学”,成就自我。最后,文章对其学说产生的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进行了细致地分析,明确了其“自得之学”思想的独特性和固有价值。由此可见,陈献章的“自得之学”思想为现代人净化心灵,提升自我精神世界提供了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