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萧伯纳《圣女贞德》中的圣经原型
【6h】

萧伯纳《圣女贞德》中的圣经原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

1.1 Researches on Shaw’s Plays

1.2 Relevant Theories to this Study

1.2.1 Carl Gustav Jung’s 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

1.2.2 Frazer’s Theory of Cultural Mythology

1.2.3 Northrop Frye’s Theory of Archetypal Criticism

Chapter Two Archetypes of Characters

2.1 Jesus as the Archetype of Joan

2.1.1 The Life Experiences of Joan Similar to Jesus

2.1.2 The Rebellious Spirit of Joan similar to Jesus

2.2 Sacrificial Scapegoat as the Archetype of Joan

2.2.1 The Scapegoat in Holy Bible

2.2.2 The Scapegoat in Saint Joan

2.3 Summary

Chapter Three Archetypal Imagery of Fire

3.1 The Imagery of Fire in Holy Bible

3.1.1 The Fire of Death in Holy Bible

3.1.2 The Fire of Life in Holy Bible

3.2 The Imagery of Fire in Saint Joan

3.2.1 The Fire of Death in Saint Joan

3.2.2 The Fire of Life in Saint Joan

3.3 Summary

Chapter 4 The Biblical Narrative Structure of the Drama

4.1 The U-shaped Narrative Structure of Holy Bible

4.1.1 Paradise: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U-shape

4.1.2 Crime:a Turning Point of the U-shape

4.1.3 Passion:the Climax of the U-shape

4.1.4 Confessing:a Second Turning Point of the U-shape

4.1.5 Be Saved:the Finishing Line of the U-shape

4.2 The U-shaped Narrative Structure of Saint Joan

4.2.1 Appearance: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Inverted U-shape

4.2.2 Victory:a Turning Point of the Inverted U-shape

4.2.3 Capture:the Climax in the Structure

4.2.4 Trial:a Second Turning Point of the Inverted U-shape

4.2.5 Burning:the Finishing Line of the Inverted U-shape

4.3 Summary

Conclusion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乔治.伯纳德.萧可能是英国乃至世界上最具争议和影响的作家之一。作为诺贝尔奖得主,他的作品、才智和独特的个性一样为人熟知。国内外学者已从不同的角度对萧伯纳本人和他的作品进行了无数的评论,其《圣女贞德》是评论的一个焦点。很多学者都是从女性主义、创造进化论、道德观念等方面入手,对暗含其中的基督教因素,着墨不多。《圣女贞德》是萧伯纳宗教色彩最为浓厚的一部剧作,仔细阅读就会发现文中含有大量的圣经原型。本文拟以原型批评理论为依据,通过分析剧中的人物、意象及叙事结构的圣经原型,探讨基督教《圣经》对萧伯纳的作品和思想的影响,从而证实萧伯纳对基督教的矛盾态度。论文共分导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
  导论部分概括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及研究意义。萧伯纳的思想具有包容性又是个矛盾的复合体。他作品几乎涉及社会的各种诟病,但也饱受争议。萧伯纳虽多次宣称自己是个无神论者,思想和作品中却又时常透露着基督教的影响。《圣女贞德》对萧伯纳获得诺贝尔奖贡献巨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对圣经原型的成功运用,拨动了千万人的心弦。
  正文主要分析了国内外对萧伯纳的研究现状,指出对萧伯纳的研究几乎涵盖了萧伯纳思想的各个方面,但是从原型的角度进行系统研究的不多。作为生活在西方基督教大环境下的萧伯纳,作品中随处可见暗含的圣经因素,因此从圣经原型的角度出发研究《圣女贞德》具备可行性。原型在文学作品可以是人物、意象、结构、主题、符号等,本文作者就是从人物、意象、叙事结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圣女贞德》中的圣经原型。贞德和耶稣基督都具有博爱的胸怀,正是对上帝和人民无私的爱使他们具有了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至死坚持自己的信仰。贞德和耶稣基督作为生活在不同政治势力夹缝中的两个人,被视为异端,最后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在萧伯纳看来,贞德听到的上帝的声音就是生命力的召唤,正是生命力的召唤给了贞德勇气、智慧、不屈的意志和巨大的力量。贞德身上体现着耶稣和替罪羊的原型。按照弗莱的理论,火分生命之火和死亡之火。《圣经》里生命之火生生不息,表现为希望和光明。死亡之火带来毁灭和死亡,常和上帝的愤怒和惩罚联系在一起。《圣女贞德》中火和贞德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贞德带着火一样的热情去拯救法国,给人民带来希望之光,却招来了统治阶级的嫉妒和愤恨。愤怒之火最终变成了烧死她的死亡之火。尾声中的烛火的明灭也被萧伯纳赋予了丰富的含义。弗莱把圣经的叙事归纳为一个U型喜剧:天堂—犯罪—惩罚—忏悔—拯救,人类在创世纪之初失去了天堂,后来在启示录里又重新获得了新天新地,二者之间就是由无数个小U型组成的以色列历史。《圣女贞德》的叙事结构就是模仿《圣经》的一个倒置的U型悲剧:初现—胜利—被捕—审判—火刑。从最初不为人重视的乡下丫头到最后被判火刑,中间是贞德跌宕起伏的人生。萧伯纳最后安排的尾声也可以视为整个U型结构中的小U型。
  论文认为,《圣女贞德》无论是人物塑造、意象使用还是叙事结构,皆可在《圣经》中发现其原型。就人物塑造论,贞德身上体现着耶稣基督和替罪羊的原型;就意象使用论,剧本中火的意象和《圣经》里火的意象有许多相通之处;就叙事结构论,《圣女贞德》的叙事结构就是《圣经》U型叙事结构的一个倒置。因此,可以相信《圣女贞德》的创作深受基督教《圣经》的影响。

著录项

  • 作者

    陈学珍;

  • 作者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
  • 学科 英语语言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孙华祥;
  • 年度 2013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I561.074;
  • 关键词

    萧伯纳; 《圣女贞德》; 圣经原型; 英国小说;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