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人不择偶复制吗?—择偶策略、即时情绪对择偶复制的影响研究
【6h】

中国人不择偶复制吗?—择偶策略、即时情绪对择偶复制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引言

2文献综述

2.1进化心理学视角下的两性择偶

2.2偶复制研究综述

2.3情绪研究概述

3研究总体设计

3.1研究目的

3.2研究思路

3.3研究假设

3.4研究方法与被试选取

3.5统计分析

4实验一:择偶策略对择偶复制影响的初步研究

4.1研究目的

4.2研究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5实验二:情绪影响择偶复制的实证研究

5.1 研究目的

5.3 结果

5.4讨论

5.5结论

6 实验三

6.1 研究目的

6.2研究方法

6.3 结果

6.4讨论

7 总讨论

8 总结论

9研究评价与未来展望

9.1被试取样的单一性

9.2实验研究过程中的不足

9.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情绪测量量表

附录二:情绪诱导材料

附录三:实验所用部分材料照片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西方大量研究表明,人类择偶时受社会信息的影响,存在择偶复制现象,即个体倾向于选择其他个体之所爱作为自己的伴侣。
  本研究以中国在校大学生为被试,通过两个实验逐次探讨择偶策略、即时情绪对择偶复制的影响。然而并未在中国被试身上发现择偶复制现象,又通过实验三回归到最本质的问题,到底中国人身上存不存在择偶复制现象?实验三通过一个单因素实验探讨靶目标状态对自身吸引力水平的影响。
  实验一采用2(择偶策略:长期策略;短期策略)×2(靶目标人物身份状态:单身;恋爱中)×2(性别:女;男)的混合实验设计。实验结果显示,男性在寻找长期伴侣时,不容易发生择偶复制。男女两性寻找短期伴侣时,都不会受其他个体的选择所影响。研究未证实女性在寻找长期伴侣时择偶复制,反而女性对单身男性吸引力评价更高。也就是说,中国人并不容易择偶复制。
  实验二采用2(即时情绪:快乐;悲伤)×2(靶目标人物状态:单身;恋爱中)的被试间设计,以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实验结果显示,情绪的主效应并不显著,女生对单身的靶目标吸引力评价分数更高。
  实验三为单因素两水平实验,控制变量为靶目标状态(单身;恋爱中),被试为女生,因变量为对靶目标的吸引力评分以及被试在多大程度上想要和靶目标成为伴侣。实验结果显示,女生并未表现出对有女朋友的异性特别的兴趣,反倒对单身男性的吸引力评分更高。
  本研究通过上述三个实验,并未在中国被试身上发现择偶复制现象,中国女性似乎对单身男性更感兴趣,我们猜测这或许和集体主义文化下推崇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