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东省人口与经济时空格局演变及空间匹配性研究
【6h】

山东省人口与经济时空格局演变及空间匹配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研究基础理论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分析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数据选取与价格换算

2.3 数据分析指标

第3章 山东省人口与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研究

3.1 常住人口空间格局演变研究

3.2 区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研究

第4章 山东省人口与经济空间匹配性研究

4.1 匹配状况的基本判断

4.2 空间不匹配指数构建

4.3 人口与经济空间不匹配的区域分析

4.4 人口与经济空间不匹配的时间分析

第5章 山东省人口与经济空间不匹配的影响因素

5.1 自然条件与历史因素

5.2 人口流动壁垒

5.3 城镇化水平

5.4 产业结构状况

5.5 市场机制作用

5.6 区域发展战略和政府支持力度

第6章 推动山东省人口与经济匹配分布的对策建议

6.1 打破人口流动壁垒,促进人口合理流动

6.2 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落实城镇服务工作

6.3 完善市场机制,有效配置区域生产要素

6.4 合理推进产业梯度转移,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

6.5 充分发挥政府作用,适度实行区域偏向性政策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一致表现为区域均衡发展,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不一致表现为区域不均衡发展。适度的不匹配可以促进区域要素流动,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效率,不匹配程度过高则会对区域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山东省是我国的人口、经济大省,研究其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及其对应关系,剖析影响两要素空间分布关系的因素,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旨在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指导制定人口与经济发展规划,对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以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与其它人口或经济大省相比较,宏观说明山东省常住人口、经济的空间分布形势,再用增长速度、密度指标和地理集中度分别对2000-2015年山东省常住人口、经济的空间格局演变进行研究。比较人口与经济分布状况,基本判断山东省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匹配关系;构建人口与经济空间不匹配指数,具体分析山东省人口与经济空间匹配关系的区域状况和时间变化趋势;进一步探讨山东省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关系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改善常住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匹配关系。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常住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比广东、河南、四川小,青岛、济南等胶济铁路沿线地区常住人口增长较快,西南密集东北稀疏的人口分布格局仍未改变,人口向济南、枣庄、青岛和淄博等不断集中。山东省经济发展相对差异程度比广东、江苏、浙江较小,人均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性却较明显;2000年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增长速度普遍减慢,经济空间格局基本没有变化,经济集中在胶济青荣沿线和东部沿海地区,地区经济并未发生跨越式发展。由此可见,山东省常住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不匹配。根据人口与经济空间不匹配指数大小,将17地市分为经济超前区、相对匹配区、经济滞后区三种类型。经济超前区范围不变,零散分布在半岛丘陵区、黄河三角洲和鲁中地区;经济滞后区范围减小,主要分布在鲁西北和鲁南地区;滨州、济宁、泰安由经济滞后区成为相对匹配区,相对匹配区的范围扩大并介于前两类地区之间;从时间序列上看,无论是各类型区还是山东省,常住人口与经济空间不匹配程度有所降低。
  山东省人口与经济空间不匹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有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人口流动壁垒、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市场机制作用、区域发展战略与政府支持力度。因此,为推进山东省人口与经济分布匹配发展,可考虑以下策略:打破人口流动壁垒,促进人口合理流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落实城镇服务工作;完善市场机制,有效配置区域生产要素;合理推进产业梯度转移,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充分发挥政府作用与适度实行区域偏向性政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