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循环经济建设的基础方法——物质流分析在区域层面的应用研究
【6h】

循环经济建设的基础方法——物质流分析在区域层面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绪论

第2章循环经济建设的基础方法——物质流分析

第3章物质流分析在国内外的应用

第4章物质流分析在青岛市城阳区的应用研究

第5章基于物质流分析建立城阳区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

第6章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致谢

展开▼

摘要

作为国际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法,循环经济已成为一些主要发达国家21世纪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循环经济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引入我国以来,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已成为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和战略指南。2005年7月2日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和7月5日下发的《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充分表明,国家已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循环经济理念已贯穿于“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中,无论是规划纲要,还是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均把发展循环经济放到了突出位置。全国各地相继开展了循环经济试点建设方法、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共性技术攻关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方面的研究。 物质流分析既是循环经济建设的基础方法,也是衡量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手段。目前,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相继开展了物质流分析的研究与应用实践。物质流分析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是描述物质输入、输出相关系统的路径及其输出量、输入量的一种系统工具。物质流分析的研究对象是由人类活动的各个单元构成的,如国家、城市、园区、行业、企业、家庭、特定生产工序等。我国物质流分析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特别以城区为研究对象的区域物质流分析研究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为使物质流分析在我国全方位展开,引导我国的循环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应该结合我国实际,在区域循环经济建设中开展物质流分析工作以提高循环经济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本研究对物质流分析的理论基础和国内外实践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以青岛市城阳区为例,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在国内首次对区(县)级行政区域的物质流进行了具体的量化分析。此外,结合物质流分析结果,运用IPAT方程,对城阳区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的消耗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建立了城阳区循环经济建设的指标体系,为国内各地区开展区域层面物质流分析、准确把握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和方向,制定循环经济建设指标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本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分析了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循环经济理论框架,论述了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提出了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 第二章论述了循环经济建设的基础方法——物质流分析的产生、发展及其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了物质流分析的理论框架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第三章系统分析了物质流分析在国内外的应用实例,论述了物质流分析对优化经济系统的资源配置,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第四章在物质流分析的理论框架下,以青岛市城阳区为例,对区域层面的物质流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将求解出的部分指标值进行了国际对比。 第五章结合物质流分析的结果,运用IPAT方程,对环境和资源消耗的指标进行了测算,建立了城阳区循环经济指标体系。 第六章总结了物质流分析的研究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及应采取的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