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近代殖民背景下青岛城市文化脉络发展及保护--以莱阳路为例
【6h】

近代殖民背景下青岛城市文化脉络发展及保护--以莱阳路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

1.1.1 课置研究的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1.3 课题研究的目的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 课题研究的内容

1.2.2 课题研究的方法

1.3 课题相关现状

1.3.1 国内的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第2章 青岛城市概况、自然特征及人文历史

2.1 青岛城市概况及历史

2.1.1 城市概况

2.1.2 历史沿革

2.2 自然特征

2.2.1 自然特征

2.2.2 山水特征

2.3 人文历史背景

2.3.1 殖民背景下的文化人群

2.3.2 殖民地背景下的青岛高等教育机构

第3章 青岛殖民地背景下的城市文化形成

3.1 关于殖民地

3.2 德占时期对青岛城市文化建设及影响

3.3 日占时期对青岛城市文化建设及影响

第4章 莱阳路的历史及现状分析

4.1 莱阳路的历史形成

4.2 莱阳路的建设与“会前”的关系

4.2.1 “会前”之名的由来

4.2.2 会前村的组成

4.2.3 会前村村民现状

4.3 莱阳路周边建筑群落的形成

4.4 莱阳路所产生的文化影响

4.5 莱阳路及其周边环境的现状分析

第5章 历史文化背景下城市的保护方法及管理政策

5.1 西方城市文化的保护现状

5.2 关于历史街区的整体保护方法

5.3 日后的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德国人没有占领青岛之前的那段历史长河里,青岛只不过是一个小渔村罢了,没有历史、没有文化,没有可让人津津乐道的一切,似一张惨白的画布。在德国人拿下租界后,为了彰显其新型殖民国家的形象,让列强相信其对殖民地的管理能力,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最好的城建技术。从看得见的城市规划、德式洋行、别墅,到看不见的但却被人茶余饭后还能常常提及的100年后依旧可以正常使用“雨污分流”的下水道设计,仅此一项,就已让我们大多数城市规划者汗颜了。 德国仅用了短短的十余年就将一个偏远渔村建成了当时远东最现代化、最富有艺术感的自由港。其舒适的生活环境,连康有为等国内名家都来此购置别墅,投资房产,颐养天年,都是被这座城市所感染。这座年轻的城市几乎看不到中国传统样式的建筑,在这年轻的老城区里呈现最多的是异国建筑风貌,它是城市发展的见证,是城市的载体。它记录着这个城市的踪迹,镌刻着深深的历史文化痕迹。 研究殖民时期青岛城市历史的脉络与保护,为青岛城市现代化发展建设提供理论支持,通过研究,理清社会与城市环境历史的关系,坚持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探索一条城市发展的新路,通过探究课题的研究,探索整理城市形态发展脉络,延续与发展城市历史、文化特征,并使其符合科学与持续发展的未来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希望通过对青岛殖民时期历史建筑文化的脉络来研究,探索其对青岛近代城市发展的影响,从而探究青岛历史文化脉络的存在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