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宽温域与多介质混合微量润滑条件下铝合金7055-T6I4切削加工性与表面完整性研究
【6h】

宽温域与多介质混合微量润滑条件下铝合金7055-T6I4切削加工性与表面完整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摘 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铝合金切削加工切削力

1.2.2铝合金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

1.2.3铝合金切削加工硬化

1.2.4铝合金切削加工残余应力

1.2.5铝合金切削加工耐腐蚀性能

1.2.6铝合金切削加工微量润滑

1.2.7铝合金切削加工有限元分析

1.3主要研究内容

1.4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课题来源

第2章 实验材料、设备及方法

2.1实验材料

2.2实验设备

2.3试验方案

第3章 极端环境下7055铝合金切削加工性研究

3.1正交切削基本理论及二维切削力模型构建

3.1.1 7055铝合金宽温域Johnson-Cook本构模型构建

3.1.2 基于不等分剪切区模型的切削力模型构建

3.1.3基于三维正交模型的切削力模型构建

3.1.4三向切削力模型求解

3.2极端环境下干切削7055铝合金切削加工性

3.2.1切削速度对7055铝合金的切削加工性的影响

3.2.2切削深度对7055铝合金的切削加工性的影响

3.2.3进给量对7055铝合金的切削加工性的影响

3.2.4 干切削条件下的7055铝合金的三向切削力预测模型验证

3.3单介质微量润滑下的7055铝合金高速切削加工性

3.3.1切削参数对三向切削力的影响

3.3.2切削参数对切削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

3.3.3单介质微量润滑对加工硬化的影响

3.4多介质混合微量润滑下的7055铝合金高速切削加工性

3.4.1多介质微量润滑的实验方案设计

3.4.2多介质微量润滑对三向切削力的影响

3.4.3多介质微量润滑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3.4.4多介质微量润滑对7055铝合金加工硬化的影响

3.5本章小结

第4章 极端环境下7055铝合金残余应力生成机理研究

4.1极端环境下7055铝合干切削残余应力形成机理

4.1.1极端环境下切削速度对干切削残余应力的影响

4.1.2极端环境下切削深度对干切削残余应力的影响

4.1.3极端环境下进给量对干切削残余应力的影响

4.2极端环境下7055铝合金单介质微量润滑的残余应力形成机理

4.2.1极端环境下切削速度对单介质微量润滑的残余应力的影响

4.2.2极端环境下切削深度对单介质微量润滑的残余应力的影响

4.2.3极端环境下进给量对单介质微量润滑的残余应力的影响

4.3极端环境下7055铝合金多介质微量润滑的残余应力形成机理

4.3.1极端环境下水射流速度对多介质微量润滑的残余应力的影响

4.3.2极端环境下油射流速度对多介质微量润滑的残余应力的影响

4.3.3极端环境下气体射流速度对多介质微量润滑的残余应力的影响

4.4本章小结

第5章 极端环境下多介质混合微量润滑对7055铝合金的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5.1 引言

5.2 低温下多介质混合微量润滑对加工表面耐腐蚀性的影响

5.2.1射流比对加工表面电化学阻抗谱的影响

5.2.2射流比对7055铝合金加工表面腐蚀形貌影响

5.2.3射流比对7055铝合金晶间腐蚀的影响

5.2.4射流比对7055铝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

5.3 室温下多介质混合微量润滑对加工表面耐腐蚀性的影响

5.3.1射流比对加工表面电化学阻抗谱的影响

5.3.2射流比对7055铝合金加工表面腐蚀形貌影响

5.3.3射流比对7055铝合金晶间腐蚀的影响

5.3.4射流比对7055铝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

5.4 高温下多介质混合微量润滑对加工表面耐腐蚀性的影响

5.4.1射流比对加工表面电化学阻抗谱的影响

5.4.2射流比对7055铝合金加工表面腐蚀形貌影响

5.4.3射流比对7055铝合金晶间腐蚀的影响

5.4.4射流比对7055铝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

5.5本章小结

第6章 7055铝合金切削本构建模及有限元分析

6.1引言

6.2本构方程构建及微观组织分析

6.2.1损伤本构模型构建

6.2.2动态冲击显微组织观察

6.2.3动态冲击TEM显微组织观察

6.3铝合金7055-T6I4切削加工摩擦模型的构建

6.3.1切削参数对刀具磨损的影响

6.3.2前、后刀面的摩擦模型

6.4有限元分析

6.4.1二维有限元模型构建

6.4.2基于DEFORM-2D的仿真过程分析

6.4.3实验验证

6.5基于DEFORM-3D的7055铝合金微细铣削有限元分析

6.5.1三维有限元建模

6.5.2有限元分析结果

6.6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结论

7.2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