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甲真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及耐药性实验研究
【6h】

甲真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及耐药性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第一章实验材料

第二章实验方法

第三章实验结果

第四章附图

第五章讨论

第六章结论

第七章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甲真菌病研究展望与新技术的应用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采集青岛地区不同区域、不同阶段的甲癣样本,通过对采集到的病甲标本的培养和镜检,识别和鉴定导致甲癣的真菌种类,探讨甲真菌病病原菌分离、培养、鉴定的理想方法,以及了解青岛地区甲真菌病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菌种变迁情况。并应用NCCLS的M38-A方案检测含特比萘酚的甲涂剂对所分离的甲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探讨建立常见甲真菌(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的抗真菌药敏试验的标准方案;同时也应用该程序评价特比萘芬等新型药物的抗真菌活性,更好地为临床甲真菌病诊断、治疗提供依据并为新药评价提供可靠的手段。方法:本试验包括18-70岁,病甲面积>25%脚趾甲癣病例120例,分别来源于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等青岛各医院皮肤科,分为8个试验组(A,B1,B2,C1,C2,D1,D2,E组)。应用KOH法镜检结合Mycosel和PDA鉴别选择养基对甲标本进行分离,然后应用普通平板分离培养法和小培养法对分离的菌种进行培养,并与标准菌种对照,鉴定甲真菌。同时我们用NCCLS的M38-A方案为标准,检测甲涂剂中的主要成分特比萘酚对所分离的三种甲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从120例甲癣患者的病甲上获得的标本共培养和检测到4类真菌,分别是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这4种真菌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2.5%、22.5%、9.2%、5.8%。药敏试验检测出三种甲真菌的MIC值,结果显示特比萘酚对三种甲真菌都具有非常好的抑制作用。结论:该研究探讨的甲真菌分离培养与鉴定方法提高了甲真菌病的检出率,有助于明确甲真菌病病原菌类型或种属。实验结果提示,青岛地区的甲真菌病原菌主要是红色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最少,与中国其他地区甲癣感染真菌种类比较,大致是一致的。应用NCCLS的M38-A方案检测特比萘芬等新型药物对甲真菌的抗真菌活性,结果理想,拓宽了该方案的应用范围,有望建立有关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等甲真菌的抗真菌药敏试验标准化方案,更好地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并为新药评价提供可靠的手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