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物膜形成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影响
【6h】

生物膜形成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章论文

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

二、方法

结果

1.铜绿假单胞浮游菌在三种培养基中对三种药物的敏感性,即MIC值:

2.生物膜形成:

3.铜绿假单胞生物膜菌在三种培养基中对三种药物的敏感性,即MBEC值:

4.β—内酰胺酶表达:

5.生物膜形成前后β—内酰胺酶表达变化幅度对比: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综述 生物膜形成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影响

第三章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第四章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在不同培养基中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分析生物膜形成对β-内酰胺酶产生的影响。 方法:分别选取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头孢霉素酶和金属型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在三种培养基中建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模型;选用临床抗铜绿假单胞菌药物,分别在生物膜形成前后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生物膜菌清除浓度(MBEC)。建立产TEM、CARB酶的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用低剂量抗菌药物进行诱导后,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β-内酰胺酶的表达水平。 结果:在浮游状态下,同株铜绿假单胞菌在三种培养基中对同种药物的敏感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生物膜状态下,铜绿假单胞菌可耐受≥64倍于浮游菌MIC的头孢他啶,16~128倍于浮游菌MIC的亚胺培南,4~32倍于浮游菌MIC的环丙沙星;铜绿假单胞菌形成生物膜后,三种培养基对细菌对敏感性的影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铜绿假单胞浮游菌、生物膜菌在诱导前后都有β-内酰胺酶的表达;诱导前及经CIP、CAZ和IMP诱导后的铜绿假单胞生物膜菌所产TEM酶分别为诱导前浮游菌的1.77、13.85、16.37、34.58倍;所产CARB酶分别为诱导前浮游菌的2.94、9.53、10.84、21.90倍。诱导后浮游菌所产TEM酶的增加幅度分别为诱导前的2.04、3.31、8.65倍,而诱导后生物膜菌为诱导前的7.82、9.25、19.54倍;诱导后浮游菌所产CARB酶分别为诱导前的3.51、5.88、8.77倍,而诱导后生物膜菌为诱导前的3.24、3.68、7.45倍。 结论:不同环境可以影响生物膜状态下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生物膜可以影响铜绿假单胞菌产生不同β-内酰胺酶的能力;铜绿假单胞生物膜菌经诱导后产TEM酶的能力强于产CARB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