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特异性免疫应答在真菌性角膜炎发病和转归中的作用
【6h】

特异性免疫应答在真菌性角膜炎发病和转归中的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章实验材料及试剂

1.1真菌制品的制备

1.2实验动物

1.3主要材料

1.4主要试剂

1.5主要仪器设备

第二章实验方法及项目

2.1真菌性角膜炎引起的免疫反应

2.1.1真菌性角膜炎小鼠模型的建立

2.1.2动物的随机分组与编号

2.1.3感染后角膜病变的裂隙灯观测和量化

2.1.4感染后角膜组织病理学的检测

2.1.5血浆的收集和抗体与细胞因子的测定

2.2真菌性角膜炎引起的免疫记忆

2.2.1二次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

2.2.2真菌性肺炎愈后再次感染真菌性角膜炎小鼠模型的建立

2.2.3初次感染雌性小鼠模型的建立

2.2.4感染后角膜病变的裂隙灯观测和量化

2.2.5小鼠角膜的组织病理和免疫荧光检测

2.2.6感染后角膜组织载菌量的检测

2.2.7感染后角膜组织中抗体与细胞因子的测定

2.2.8血浆的收集和抗体与细胞因子的测定

2.2.9小鼠脾细胞原代培养后的增殖实验

2.2.10小鼠脾细胞原代培养后收集细胞上清测定细胞因子和抗体

2.3主动免疫对真菌性角膜炎的预防效果

2.3.1主动免疫

2.3.2主动免疫后感染真菌性角膜炎

2.3.3初次感染雄性小鼠模型的建立

第三章实验结果

3.1真菌性角膜炎引起的免疫反应

3.1.1感染组和对照组角膜大体照片及评分结果的比较

3.1.2感染组和对照组角膜组织病理学结果的比较

3.1.3感染组和对照组血浆中抗体和细胞因子检测结果的比较

3.2真菌性角膜炎引起的免疫记忆

3.2.1真菌性肺炎小鼠模型是否感染成功的鉴定结果

3.2.2三组小鼠角膜大体照片及评分结果的比较

3.2.3三组小鼠角膜组织病理学结果的比较

3.2.4三组小鼠角膜组织免疫荧光检测结果的比较

3.2.5三组小鼠角膜组织中载菌量检测结果的比较

3.2.6三组小鼠角膜组织中抗体和细胞因子检测结果的比较

3.2.7三组小鼠血浆中抗体和细胞因子检测结果的比较

3.2.8三组小鼠脾细胞增殖实验结果的比较

3.2.9三组小鼠脾细胞上清中抗体和细胞因子检测结果的比较

3.3主动免疫对真菌性角膜炎的预防效果

3.3.1两组小鼠角膜大体照片及评分结果的比较

3.3.2两组小鼠角膜组织病理学结果的比较

3.3.3两组小鼠角膜组织免疫荧光检测结果的比较

3.3.4两组小鼠角膜组织中载菌量检测结果的比较

3.3.5两组小鼠角膜组织中抗体与细胞因子检测结果的比较

3.3.6两组小鼠血浆中抗体和细胞因子检测结果的比较

3.3.7两组小鼠脾细胞增殖实验结果的比较

3.3.8两组小鼠脾细胞上清中抗体和细胞因子检测结果的比较

第四章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免疫系统对眼表疾病的防御作用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试剂的配制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普遍认为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在真菌性角膜炎(FungalKeratitis,FK)发病和转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题将探讨实验性的FK能否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 方法:通过角膜基质注射自色念珠菌孢子建立小鼠的FK模型,鼻吸入白色念珠菌孢子诱导真菌性肺炎,皮下注射热灭活的白色念珠菌孢子进行主动免疫。在初次或再次感染真菌性角膜炎后的不同时间点收集血浆,用ELISA测定IgA、IgG、IL4和IFNy。用组织免疫荧光法检测受染角膜组织沉积的免疫球蛋白和浸润的淋巴细胞。 结果:免疫活性小鼠基质注射白色念珠菌孢子后发生典型的FK并在三周内痊愈。当再次用白色念珠菌孢子感染已痊愈的角膜时,相比于初次感染炎症更轻并愈合更快。感染真菌性肺炎痊愈的小鼠和主动免疫的小鼠对FK的抵抗力更强。相比较于首次诱导FK的小鼠,以前接触过白色念珠菌的小鼠再次诱导FK后血浆中产生更多的IgG和IgA含量,角膜中有更多的免疫球蛋白沉积和淋巴细胞浸润。分析细胞因子表明FK诱导的免疫反应偏向于Th1型。 结论:FK诱导Th1型特异性免疫应答和免疫记忆,先前接触过真菌制品提高宿主对其后角膜感染相同真菌的抵抗力。在高危人群中主动免疫可能是预防真菌性角膜炎的一种有效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