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伸肌肌电及诱发电位的改变
【6h】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伸肌肌电及诱发电位的改变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结果

2.1 膝关节伸肌肌电图检查结果

2.2 体感诱发电位检查结果

第三章 讨论

3.1 KOA患者股四头肌肌电图变化

3.2 KOA患者的下肢体感诱发电位变化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针极肌电图技术和体感诱发电位技术在评估神经肌肉损伤中的应用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针极肌电图及体感诱发电位技术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变化特点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5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另选取47名同年龄的正常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对所有受试者检查针极肌电图及躯体感觉诱发电位。主要观察:①股内侧肌、股直肌及股外侧肌的针电极插入电位时问、轻收缩及重收缩不同状态下电生理表现②体感诱发电位的刺激阈值,N8、P40潜伏期P40波幅。
   结果:1.对照组与实验组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股直肌针极肌电图插入电位时间;轻收缩运动单位波幅、时限;轻收缩多相波百分比;重收缩最高波幅比较均有差异(P<0.05)。2.对照组与实验组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的刺激阈值、P40潜伏期、波幅,N8潜伏期有差异(P<0.05),表现为实验组患者刺激阈值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40潜伏期延长及波幅降低、N8潜伏期延长。
   结论:1.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股内侧肌、股直肌、股外侧肌的针极肌电图存在异常,多呈神经源性损伤,主要表现为实验组轻收缩肌肉运动单位的波幅升高,时程增宽、轻收缩多相波百分比增高、重收缩最高幅增高。2.下肢体感诱发电位异常提示KOA患者存在脊髓及或中枢较高水平的感觉传导通路障碍。3.针极肌电图技术联合体感诱发电位技术,为研究膝关节的神经肌肉功能提供了一种新手段,并为为临床早期诊断KOA提供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